你见过城市清晨六点的样子吗?

天还蒙蒙亮的山城重庆,早餐摊赵伍面庄就已经开始营业了,切葱,切榨菜,炼辣油,小面还没下锅,四溢的香麻味就吸引来了附近翘首以盼的食客。

在东部沿海的小城浙江宁波,凌晨三点钟,大街上还是一片漆黑,面结面店的一家人就已经在店里辛苦忙碌起来,清洗千张,包裹肉馅,再大火炖煮,等六点顾客到来,一切稳妥后才是正式经营的开始。

早餐,是唤醒一座城市苏醒的诱惑,就着新鲜的空气喝上一口热汤,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早起工作的动力,这种场景也发生在快节奏的北上广。

清晨六七点的北京东城区,不像地铁站的拥挤闷热,胡同里有一家豆汁店格外引人入胜,酸,涩,回甘,配上焦圈的酥脆,一口下去唇齿留香,有住的远的老年人专程坐车过来喝,他们说:“就为这一口念想”。

这一切都被镜头如实的记录下来,质朴,踏实,温暖,是许多观众对于《早餐中国》第2季的评价,这档由腾讯视频和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美食短纪录片,自上线后就受到了无数的好评,一个月播放量破1.1亿,豆瓣评分更是达到了8.9分,刷新了第一季的成绩。

对于中国人来说,“民以食为天”是刻在血液里的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下绵延了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更是一方水土,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象征,早餐,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都市人缺失的幸福感,藏在早餐里

“再忙也要吃早餐”,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对于都市人来说却很难做到。

根据中国青年网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大学生都选择不吃早餐,长期晨昏颠倒的作息习惯,速食食品的普及,都是让年轻人逐渐忘记早餐的原因。

但是在这家店里,即使是年纪最小的食客也会为之停留,《早餐中国》第2季26集中,位于江苏南京的顾家包子铺,冒着蒸汽的蟹黄汤包上来,一咬,一呲,在香气四溢的滚烫中,满满都是鲜甜感和满足感。

老板顾欣成介绍,想要做出一笼鲜美多汁的包子,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熬制出蟹油,晶莹的皮冻在冷却凝固之后,需要再经过清洗,不能冷也不能热,才能最好的发挥效果。

在普通的早餐中,能看出中国人口味的参差不一,“南甜北咸,东酸西辣”是普遍规律,早餐老板像是一个城市的掌舵者,深谙本地食客的喜好,其中蕴含的是质朴的匠人之心。

许多上班族已经习惯了速食品的冰冷感,锡纸包裹的盒饭,微波炉加热,在追求高效率的大环境下,只有在早餐铺里,才有“慢”下来的一方天地。

这些老板传递幸福感都有几个相通的秘诀,一是他们都坚持用原滋原味的新鲜食材,哪个部位最精华,味道最好,坚持几十年都不会变。

二是一直秉承着纯手工作业,高汤一定要亲自熬制配料炖煮几个小时,调料一定要自己研磨炒制,食材一定要手切不能用机器才能保证味道不被流失。

食物也是有情绪的,老板的用心程度能通过食材传递给顾客,虽然只是轻微的味道改变,感受却差之千里。就是在这种匠人般的坚持中,秉承着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好的信条,与信息过爆的焦虑社会不同,抚慰了都市人心中的浮躁与不安。

2

因为一餐饭,成为一家人

跟高档饭店不同,早餐铺往往都是家庭组合,夫妻档,兄妹档,父子档……一辈子忙忙碌碌,因为早餐而结缘成为了一家人,在家庭的关键词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承。

内蒙赤峰对夹店的老板,一辈子忙碌都是为了儿子,却缺失了孩子成长中大部分的陪伴时间,当儿子终于长大成人,可以站在炉灶前继承他的衣钵时,父子之间也开始达成了和解。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乌鲁木齐,独具哈萨克风情的咸奶茶店,是母女三人一起经营的。小时候父亲常年出差,她们都是母亲一边做生意一边一手带大的,当提及女儿要嫁人时,母亲因为不舍忍不住掉下泪来,但心里更希望女儿能幸福。

《早餐中国》第2季把镜头对准这些普通家庭的故事,就是想通过美食去传递情感,东方人内敛的价值观,在家庭中也往往不会直抒胸臆,早餐店也是一个小家,夫妻之间的朝夕相处,从孩子的出生到成长,都在这方寸天地之间发生。

食物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连接的建立,在这个情感普遍疏离的社会,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手机,从品尝最简单的食物开始,体会生活的本真滋味。

早餐摊子往往有十几年的老食客,老板也与食客成为了老朋友,就像福建面线糊的老板娘笑呵呵地说,看着顾客从单身的小伙子到孩子出生。而更多场景是,许多十几年的老食客,风雨无阻也要来吃早餐。

北京豆汁店的老板也说他中间有几次想放弃,因为感觉时间都被剥夺了,但是想起来这些老年人,每天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就像家人一样,他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朴素的责任感让人动容。

在《早餐中国》第2季中,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专属歌曲,也是九十年代经典歌曲串烧,比如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李宗盛的《凡人歌》、高胜美的《青青河边草》、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

作为普遍六零后出身的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改革开放,下岗潮,如今又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他们也传承着过去的一部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徐徐流淌的经典老歌一起,用美食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3

食物中蕴藏的浓浓乡愁

作家汪曾祺曾经在书中写过对故乡食物的思念,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泊三四十年后,他最想的却是:“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也造就了一方美食,就像片子的slogan一样,“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食物成为了游子魂牵梦绕的归属地。

在《早餐中国》第2季第一集中,新疆吐鲁番的烤包子店外,孩子扬起天真的笑脸问起:“你们从哪里来?”得知摄制组来自福建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那里可以出海抓鱼吗?我们(新疆)有很多好吃的,都可以拿去换。

食物是快速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途径,新疆清甜的哈密瓜,味道浓厚的大盘鸡,福建温柔的面线糊,清透鲜甜的海鲜,都穿透了地域的阻隔,在各自的城市中下起了一场交流之雨。

宁夏羊杂汤,柳州螺蛳粉,苏州煎包,临沂糁汤……《早餐中国》第2季选取的这些早餐,分别对应了苍凉戈壁,桂林山水,烟雨江南和齐鲁大地的景色,身在远方胃在故乡,吃的是简单的早餐,浸润的却是浓浓的乡愁。

从东到西,从南至北,中国方圆三千里的土地,都被一张一张的餐桌串联起来,在一饭一蔬中蕴藏的不仅是中国人对温饱的信仰,更有着最朴素的处世哲学和中庸之道。

美食纪录片之所以流行,不仅仅依靠其中的美食,更是因为美食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观。《早餐中国》从第一季到第2季,都延续了用最接地气的拍摄手法,来表现真美食,真故事,真情感,当观众为之感动的时候,也是治愈自我的一次心灵之旅。

在城市中生活总有些挣扎与困顿,但是看到那些默默打拼的不凡人,总会燃起对生活美好的渴望。或许当遇到一个口音相似的人的时候,还会亲切的问候你一句,今天,你吃早餐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