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孩子总是习惯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而这种懂事会让孩子内心非常痛苦。但其实孩子懂事,长大后真就未必会成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喜欢用懂事来界定孩子的好与坏。但其实孩子懂事,长大后真就未必会成才。

而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听话、懂事,但是懂事的孩子他们承受的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听话,是父母的骄傲,但心中的苦只有他们自己懂,他们自身未必会活得非常快乐。

案例:

婷婷从小到大都是小区中出了名的“乖乖女”。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称赞婷婷,和婷婷的父母说女儿懂事,两口子有福气。听到这话的时候,婷婷的父母总是一脸骄傲,但是婷婷自己却并不开心。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婷婷早就习惯了这种“懂事”的生活模式,所以,无论走到哪里,她都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生怕自己不够为他人着想会被他人所排挤。

而懂事给婷婷带来的却是不快乐,因为她每次受伤了也不会和父母说。在上小学的时候,婷婷被同班女生欺负了五年,她没有说什么,默默扛下来了;自己受了伤,婷婷也没有说,都自己忍着……这些事情让婷婷非常疲惫,但她还是什么都不愿意说给别人听。

后来,婷婷长大了,因为她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她过得并不快乐,工作上也没什么成就。

孩子有这2个“懂事行为”,长大后不快乐且没出息,家长不要忽视:

1. “牺牲自己”

有的孩子总是习惯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而这种懂事会让孩子内心非常痛苦。比方说有的孩子明明自己很喜欢某一样东西,但是弟弟妹妹和自己要,他们就会选择牺牲掉自己的意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拱手让人,但是他们自己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经常这样压抑自己成全被人的“懂事”的孩子,活得大多都比较压抑,在社会中也很容易成为他人欺负的对象。

2. “活在他人眼中”

还有的人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活在他人的眼中。这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看别人的看法,如果别人不喜欢这样,自己就不会这样。比方说父母让自己学钢琴,自己就学钢琴,放弃自己喜欢的吉他这种,就是一种“活在他人眼中”的懂事。这种孩子长大以后往往都不会有出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只知道听别人的,只能任人安排,很难自己做出一番成就。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

首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教孩子如何礼貌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孩子总是憋着自己内心的情绪。经常压抑自己心中的情绪,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压抑自我。

2. 不事事为孩子安排好

中国的父母大多都非常缺乏安全感,他们总是会担心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孩子这样做会遇见挫折,孩子那样做会受伤……正是因为家长很担心,所以,他们才会习惯性地去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他们的这种安排到最后往往只是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将来也很难有一番作为。

3. 注意教育方式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都非常严厉,但是他们的严厉并不适合每个孩子。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家长的严厉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敢表达自我,越来越懦弱。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教育方式。像是一些本身就很内向的孩子,我们不需要用太严厉的方式教育他们,有时候简单的沟通即可,因为他们更需要情感支持。

育儿小贴士:

孩子乖巧懂事,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懂事有可能会害了他们,会让他们过得越来越不快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要因人而异,否则的话,很可能会害了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