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複印件,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採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近年來,高利貸披上了“校園貸款”的外衣,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純潔的校園,很多學生因涉世未深,缺乏判斷能力,便輕易陷入校園貸泥潭。

提起“校園貸”,

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校園貸”是走進校園的“套路貸”。

套路貸

是對以非法佔有爲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簽訂“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通過虛增借貸金額、惡意製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並藉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採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非法佔有被害人財物的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概括性稱謂。

全國已經發生多起大學生

受“校園貸”控制而被迫輟學

直至傾家蕩產的案件。

如今“校園貸”正在把魔爪伸向中學校園。

校園貸

也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只要你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覈、支付一定手續費,就能輕鬆申請信用貸款。近年來,高利貸披上了“校園貸款”的外衣,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純潔的校園,很多學生因涉世未深,缺乏判斷能力,便輕易陷入校園貸泥潭。

那麼,

校園貸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1

具有高利貸性質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準學校,利用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

2

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

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那麼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足以滿足其需求。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

採用各種手段討債

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複印件,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採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4

進行其他犯罪

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那麼面對校園貸,

我們該怎麼做呢?

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抵制盲目消費、跟風攀比的誘惑。

2

如有正當資金需求的,應當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辦理。

3

保持理智,尋求正確的救濟渠道。留存相關證據,第一時間與老師和家長商量,涉及人身威脅的應當立即報警。

小編在這提醒同學們要充分認識

網絡不良借貸存在的隱患和風險

要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遠離校園貸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