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貓雙11$阿里巴巴(BABA)$ 全天交易額2315億元創下新高,中國物流業也創下全新記錄,正式進入單日10億時代。根據菜鳥發佈的數據,天貓雙11物流訂單于雙11當天16點48分超過8.12億件,超過2017年雙11全天訂單量;23點18分突破10億件大關;截至24:00,全天達到10.42億。

10.42億物流訂單量是什麼概念?大約相當於美國20天的包裹量、英國4個月的包裹量,往回看,中國2006年全年快遞業務量不過才10億,2000年,這個數字只有1億。馬雲和張勇在去年就提出中國快遞業終將進入單日10億訂單,預言果然成真。

雙11期間訂單如潮水般湧來,讓整個快遞行業都享受到了雙11紅利。郵政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雙11”全行業快遞業務量13.4億件,天貓平臺就佔了近78%。

然而值得整個中國物流業驕傲的是,如此龐大的物流訂單量,卻沒有出現爆倉現象。

10億物流訂單卻未爆倉

早年的雙11過後,不時會伴隨着物流爆倉、快遞小哥累到不行的新聞。

從2009年開始的26萬個包裹到2012年7200萬單,每逢雙11中國物流快遞業就會面臨爆倉問題。2009年,雙11物流訂單量從26萬開始,逐年幾何級增長,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爆倉,快遞行業逐漸感受到了雙11的巨大威力。2012年形勢更加嚴峻,當年天貓雙11成交額增長到191億,物流訂單達到7200萬個,快遞爆倉、配送緩慢等問題成爲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正是因爲擔心爆倉問題的出現,每年雙11物流快遞業都如臨大敵。但從2013年開始,雖然物流訂單量越來越大,雙11物流的爆倉情況卻越來越少出現。

天貓雙11今年進入第十個年頭,交易額已經從第一年的5200萬爬升到2135億元,這是過去十年中國電商行業不斷壯大的側影。電商繁榮也成就了世界第一的快遞行業,我國快遞業務量從2006年的10億增長到2017年的400多億,已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年業務量佔全球45%以上,對世界快遞增長貢獻率超過一半。2016年後7家快遞公司相繼IPO,幾乎全都直接受益於電商行業的發展,特別是通達系,因爲性價比快速壯大幾乎包攬了大部分電商件。菜鳥網絡的物流合作伙伴日常承擔了70%的包裹遞送。

今年,雖然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單日突破了10億,網上卻沒有看到爆倉的新聞。與物流有關的新聞更多是各家送貨速度的比拼,以及他們如何在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技術、新運輸設備、黑科技等等方面發力。雙11對於快遞業來說不再是不堪重負的極限壓力場景,而是測試自己的好機會,也是秀自己肌肉、展示各家企業之間協同的舞臺。

整個物流快遞業應對全世界罕見的物流洪峯已遊刃有餘,經歷過10年雙11洗禮的中國物流快遞行業已實現“鳳凰涅槃”,運力特別是彈性運力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即便今年天貓雙11單日物流單量突破10億,物流快遞行業仍然可以自如地完成任務。與此同時,這樣的物流快遞能力體現在了平日的每一天,今天中國快遞不論是從時效性還是成本還是效率來看,都已全球領先。

“不再爆倉”這樣一個看似平常的現象背後卻是中國物流快遞業十年的日益精進,覆盤則可以發現,能夠讓中國物流快遞業取得世界矚目成就,與如下原因密不可分。

中國物流業做對了什麼?

1、基於菜鳥平臺模式的社會化協同。

在經歷了2012年單日7200萬物流訂單的大爆倉後,阿里巴巴痛定思痛,於2013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菜鳥。

當年5月阿里巴巴啓動菜鳥項目,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聯合復星、富春、三通一達等共同組成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簡稱CSN)項目,馬雲親任董事長,張勇任首席執行官。

菜鳥網絡不是一家快遞公司,沒有一個快遞員,成立之初馬雲就明確菜鳥是做物流網絡、物流平臺。平臺定位讓原先各自爲政、單打獨鬥的快遞公司第一次有了共同目標,它們與菜鳥是合作而非競爭關係,各自在技術平臺調動下協同作戰,從此進入精細化經營時代,全行業運力開始大幅提高。

物流公司之間、物流公司與電商平臺之間的協同,是中國物流與全世界的重要區別,美國有UPS等物流巨頭,不過他們都是單打獨鬥,獨木難支,而中國物流公司的木已成林。從快遞到倉儲到落地配到城配再到即時物流,中國物流生態正在日趨完善,每一個環節都被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張智能物流骨幹網。這張網絡通過整合供應鏈、流通環節和銷售端的大數據,結合智能技術,對商品路徑實現智能規劃,幫助物流公司對運力實現最優調度,同時提供各種智能技術、工具和服務幫助快遞公司提高效率。

2、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構建基礎設施。

一天10億物流訂單,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承載的,不僅僅靠智能技術調度就能實現,這與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密不可分。而物流基礎設施的構建需要調動全社會力量,與菜鳥網絡項目同步啓動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CSN),就旨在推進建設物流基礎設施。

智能物流骨幹網希望可以通過八到十年的建設,爲中國物流行業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讓全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實現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另一部分是沿一帶一路在全球範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

智能物流骨幹網在全球打造物流樞紐,再基於技術,把生產製造商、銷售商家、快遞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務公司,以及產業鏈中的各個參與環節連接起來。目前菜鳥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首批在全球佈局了6大eHub節點,分別位於杭州、香港、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和列日。

如果說菜鳥網絡是基於數據和智能技術來調動社會化物流運力,那麼智能物流骨幹網就是完善社會物流基礎設施的舉措。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和物流生態夥伴爲智能物流骨幹網持續投入。馬雲曾表示,希望用千億元來帶動全社會在物流基礎設施上的投入,讓國家的基礎設施發揮出更大效應。

智能物流骨幹網不只是給電商物流提供了物理層面的基礎設施,也將刺激零售、製造以及我國經濟的發展,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朱道立就表示:

“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是一個具有網絡結構的智能物流服務多邊平臺,爲各方創造價值,不僅將促進物流數字化、智能化,而且能引領新零售、新制造發展,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3、對智能物流技術全面應用提高效率。

如今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機器人等新技術正在物流行業被廣泛應用。在菜鳥網絡的帶動下,中國物流快遞公司對智能物流技術的應用比國外的更加迅速,菜鳥網絡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技術來連接和協同,它成功打通了快遞、倉儲配送、中轉站、末端服務驛站等環節的數據,從園區到倉庫、幹線運輸、轉運中心、末端配送,每一個環節都通過技術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物流行業應用智能物流技術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步是通過IoT物聯網技術,讓物流全流程數字化,給智能物流提供數據基礎;第二步是基於物聯網應用AI等技術,提升各環節效率;第三步則是藉助於機器人等智能技術進一步減輕人員負擔、提高效率、避免出錯和降低成本。

2014年,菜鳥推出了電子面單,如今已經普及,每一個電商包裹都有了一個身份證,這給物流提供了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基於這些信息,智能物流骨幹網可以預測運力、精準優化、智能調度,實現降低幹線物流的空駛率、降低倉儲配送的庫存率,逐漸提升物流配送週轉速度。各大物流公司也可以基於此搭建自己的智能物流系統,實現更加個性化的智能物流。

在倉儲和分揀環節,自動流水線、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大面積應用。今年雙11,物聯網技術則從物流園區管理、商品的存儲揀選調撥、幹線運輸、網點管理以及末端配送,端到端落地應用。菜鳥主導研發智能物流相關技術再落地到合作伙伴的倉庫、分揀中心、配送站和物流環節,比如在圓通蕭山分撥中心內,菜鳥與圓通速遞近期也聯合啓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350臺菜鳥“小藍人”晝夜作業,高峯期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個包裹。

在末端配送環節,菜鳥推出的智能語音助手已在主要快遞公司上線,可以幫助快遞員自動完成“派前電聯”,提高配送效率與消費體驗。遍佈全國大中城市的菜鳥驛站則部署了智能櫃,一直對快遞員和用戶免費開放。

基於電子面單、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一個包裹從產生到轉運再到配送,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被追蹤,一方面讓用戶可以隨時查詢實時軌跡,另一方面,爲智能物流骨幹網全局優化、智能路由、智能預測提供了基礎。與此同時,正是因爲有了衆多的智能化、自動化和電子化技術,物流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這也意味着物流成本會被進一步降低。

正是因爲有衆多智能物流技術的應用,所有中國物流業有着領先世界的高效率,不再出現爆倉就是必然。

可以說,今天中國快遞行業的服務能力是十年前已有云泥之別,快遞運力、速度、效率和成本都做到了全球領先,什麼都可以送、哪裏都可以去,成爲中國經濟發展中與電商並列的一道奇蹟,能夠支持交易額不斷攀升的雙11就不奇怪了。

不爆倉並不是終極目標

2018年天貓雙11單日訂單量突破10億,卻沒有爆倉,阿里巴巴CEO張勇在天貓雙11結束後表示,天貓雙11終有一天會實現萬億元交易額,屆時物流訂單量或許會達到數十億甚至更高。可以預見,隨着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不斷建設,智能技術的深入應用,社會物流的全面協同,雙11爆倉大概率不會再出現。不過,不爆倉並不是中國物流業的終極目標,對於電商物流而言,未來的發力點將在如下方向:

1、進一步提升運力和消除瓶頸,實現讓消費者零等待的目標。

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加大對智能物流骨幹網的不斷建設,打通線上線下,藉助智能技術預測將商品提前預置到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

在有了足夠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後,再借助於當前日益精進的智能物流技術來驅動這些基礎設施,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在途時效,讓消費者零等待,菜鳥網絡當初提出的國內24小時達,全球72小時達的目標正在成爲現實。

2、進一步降低商家和用戶的物流成本,將是未來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基於智能調度技術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空耗空置空駛,這自然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無人技術目前尚未大規模普及,但在一些環節如分揀環節,自動流水線在菜鳥合作伙伴倉庫已全面應用,菜鳥驛站的智能快遞櫃全面落地,這些黑科技大幅降低了人力工作強度,降低了出錯概率,省下了不少成本。如今菜鳥正在更多環節研發無人技術,從城市幹線的無人卡車到末端配送的無人小車再到分揀中心的機器人,未來都將大幅降低物流業成本。

3、進一步豐富物流運力,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和精細化的物流服務。

一方面,更多交通工具會被應用,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會更多被引入到骨幹網中,機器人、無人車配送則會在末端配送環節更多被探索,形成航空、高鐵、無人機和公路的多層次的互補運力。另一方面,同城物流、即時物流、生鮮配送等末端配送服務也會不斷完善,迎合當下新零售、新消費的趨勢。菜鳥網絡如今不只是解決運送包裹的問題,而是會協同骨幹網合作伙伴,提供生活全場景的新零售配送服務。

4、快遞公司集體出海,將中國領先的快遞模式複製出去。

國家郵政局在2014年年初就提出推動快遞企業“向下”、“向西”和“向外”拓展的號召,推進中國物流公司出海。但中國物流公司海外拓展卻面臨諸多困難,比如國際物流企業主導市場規則、以及語言文化等差異。不過,全球買全球賣成爲必然,跨境電商崛起和中國企業出海,成爲物流行業全球化的新動力。結合本土市場紅利、管理手段和信息化工具,中國快遞公司的服務水平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集體出海將充滿競爭力。

菜鳥作爲中國物流業的社會化協同平臺,一直扮演着中國物流出海的嚮導角色。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阿里巴巴eWTP戰略下,菜鳥正在全世界範圍構建跨境物流專線,在馬來西亞、莫斯科、比利時、迪拜等地陸續佈局eHub智能物流樞紐,拉上中國物流一起出海,最終實現全球72小時達的目標。

不論是天貓雙11 當天2135億的交易額還是單日10.42億物流訂單量,都是十年前難以想象的,這再次證明了“因爲相信,所以看見”這句馬雲的名言。

現在回頭來看,2013年中國物流企業選擇參與到智能物流骨幹網是十分明智的決策。基於對中國消費市場潛力、智能技術應用和開放平臺模式的自信,他們最終選擇與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攜手,開創了中國物流業的奇蹟。

在新零售、消費升級、全球貿易和智能物流的大趨勢下,中國物流業也會繼續積極參與智能物流骨幹網的佈局和投入。十年後他們將會再次發現,當年的決定是多麼正確。

@今日話題 @徒步三萬裏V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