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希望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能够过得好一点,自由自在一点,社会上的氛围更加宽容,法律能够给予我们一个基本的保障,如果按照这个价值观往中国古代去寻觅,我们就会发现,宋朝整个所展现出来的格调,可能最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宋仁宗是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左:《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右:宋仁宗像局部

热播电视剧《清平乐》,

讲的是宋仁宗赵祯的一生,

2020年刚好是宋仁宗诞生1010周年。

宋仁宗是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他的朝堂上,诞生了“背诵默写天团”:

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

“四大发明”中的三项,

“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人,

都出自这个短短的四十年间。

“仁宗”这一庙号,

是儒家能给予帝王治国的最高评价,

赵祯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拿到“仁”这一褒奖的君主。

然而,宋仁宗本人资质平平,

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在位42年,他本人没有踏出过京城半步,

为什么宋仁宗一朝却能够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吴钩的新书《宋仁宗:共治时代》

一条采访了宋史研究者、知名历史作家吴钩,

他的新书《宋仁宗:共治时代》

今年4月刚刚出版,

他也在网上持续更新自己的追剧心得。

他告诉我们,宋朝是最“现代”的一个朝代:

宋朝老百姓收入历朝最高,

没有宵禁,夜生活丰富,

心情好了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往中国古代去寻觅,

我们就会发现,宋朝整个所展现出来的格调,

可能才最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为一个存在感很低的皇帝,

写一部传记

十多年前,我看的书偏多于明清的史料、笔记、小说,很多都在讲述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笔调也比较灰暗,看得整个人很郁闷:历史怎么会这么黑暗?那个时候我就想,能不能再往前追溯一下看看,这种传统到底从哪里来,就开始有意地去关注明清之前的历史。

看到宋朝就发现,这个王朝有太多亮点了,它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也好,审美也好,都很符合我个人的认知,所以就对宋代的历史留意得更多,越看越觉得这个朝代特别值得研究。

当时我还是个在报业的媒体人,陆陆续续出版了几本讲宋朝历史的书。

吴钩接受一条采访

差不多五年前,我开始关注仁宗皇帝,留意收集各种有关他的史料,去年干脆就把工作也辞了,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写作《宋仁宗:共治时代》,一部关于仁宗皇帝个人的传记。

在大众的印象里,宋仁宗是一个存在感非常低的人。我们可以找到其他王朝很多帝王的传记,比如像秦始皇、汉武帝、康熙、乾隆,但是要找一本仁宗皇帝的就很难。他13岁即位,在位长达42年时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嘉佑之治”的称号其实已经证明了他治国有方。

电视剧《清平乐》也是围绕宋仁宗朝堂内外展开,这不是巧合。2020年农历4月,宋仁宗正好诞辰1010周年,这是个很好的纪念。

一个不自由的皇帝

宋仁宗的“仁”是庙号。“仁”的含义不仅是仁厚、仁爱那么简单,而是要回到儒家经典里的“仁”来理解:“克己复礼,谓之仁也”。“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情感偏好,自觉地服从制度的约束。

宋仁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对一位皇帝来说很不容易,因为他毕竟掌握了最高权力。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不自由、有时候不得不委屈自己的皇帝。

张贵妃

在个人情感上,他一生最爱的女子是张贵妃,仁宗想要册封她为皇后。当他稍微有点冒出想要废掉曹皇后再立新皇后的念头,朝廷的台谏官就纷纷上奏章,“你怎么可以这样子”,所以他只能封他心爱的张贵妃为贵妃而已,不敢再动。

他想给张贵妃的伯父升个很大的官, 但是官员纷纷反对这种利益绑定,包拯甚至还把唾沫吐到了仁宗脸上。当时宋人的观点就是,官职是国家的公器,不是私人想要给谁就给谁的,以公谋私要不得,都要遵从整个制度的规定。

仁宗夜里肚子饿想吃烧羊肉,但是按照当时的制度,夜间是没有给皇帝供应烧羊肉这么一个惯例的,他也只能忍着。

这些都是他被后来的士大夫们称道的原因:他是一国之君,但同时也是一个人,有他的个人情感偏好,当这两个角色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克制自己的情感。

以礼相待的政治温情

仁宗皇帝非常尊重士大夫,绝对不会像明清时候那样,君臣一方非常强势,一方则表现得唯唯诺诺。

士大夫如果有一些小过错,要被罢免官职,仁宗皇帝通常的做法就会暗示他,自己提出辞职。你引咎请辞,大家都体面,不要让我下一道诏书说罢免你,这样大家都难看。这种非常顾及士大夫尊严的做法,在宋朝非常常见,可以说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有一种以礼相待的政治温情。

仁宗也很能容忍士大夫对他的批评,有一次他主持殿试,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答皇帝的策问,小苏文章的主题就是骂人,把仁宗皇帝骂了一个狗血淋头,骂完皇帝还骂了当朝宰相。

苏辙把考卷交上去之后,完全不会担心自己会被抓起来,顶多就是担忧自己会不会因为骂得太过火了,不被录取。因为当时整个宋朝的氛围,大家都有一种稳定的预期,即使我说话激烈一点得罪了人,甚至得罪皇帝,也绝不会因此受到杀头的处罚。而仁宗皇帝看到苏辙的文章之后,觉得他非常年轻气盛,勇气可嘉,还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分数,评为第四等次。

宋人“背诵默写天团”,

以天下为己任

很多我心里非常熟悉的人,以前只是一个很抽象的名字,但是他长得怎么样,他的言行举止我都不了解,但是看《清平乐》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一个个走上来,很亲切。网友还给他们命名为“背诵默写天团”,非常有趣。

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农人打扮出场

晏殊在院子里吟唱《浣溪沙》

仁宗朝时期的司马光还非常年轻气盛

像范仲淹、苏东坡、晏殊、王安石、司马光,其实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写文章的高手,同时还是一个政治家,在政治上非常有作为,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一个领导者,王安石主导了变法等等。

文学家、政治家,这种双重身份,在宋朝很常见,但在其他朝代很少见。唐代的诗人像李白、杜甫,他们最多也就是当一个很小的官员,或者一生在官场上很不得志。明清也一样,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落榜生,没有考中功名的文学家,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还有写《西游记》的吴承恩等等。

明人所画的苏东坡

电视剧《清平乐》后半场,苏东坡就要登场了。他虽然没有在中央当过很大的执政官员,但是多年都是在地方当官,业绩很不错。

我现在在广州生活,苏东坡当时是在惠州,距离不远。北宋时广州缺乏淡水、饮用水,因为近海,地下挖出来的水都很咸很苦。苏东坡就给广州的知州朋友写信,建议他利用广州城外白云山上的山泉水,用粗的竹筒连接,组成水管,把山泉水引到广州城里面。这就很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宋朝士大夫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不仅是某几个人,而是整一个群体都这么认为。士以天下为己任,认为这个国家的天下事,我应该参与治理,我有责任把它治理好。这种道义担当,在其他时代很少能看得到。

《清平乐》中展示活字印刷术

宋朝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也特别值得一提。“四大发明”其中有三个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包括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有一位我特别喜欢的仁宗朝的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是一个全才型的科学家,对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音乐都有研究。他有一个解释,月亮本身是一个球形,之所以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角度不同。这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现在对月球的认识。

难能可贵的是,沈括不是靠想象得出这个解释,而是靠做实验,在小屋子里拿几个小球,打了灯光试验,最后得出了结论。这种实验精神放在中国古代,就特别不简单。

宋代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局部

宋朝甚至还有出于医学目的的人体解剖。尽管以前也有机会来做,但在主流观念里人体解剖是对死者极大的冒犯。然而宋代出现了两次由官方组织的人体解剖,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人体内部到底是怎样的。当时是死囚处死之后,请医生过来解剖,把所见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是古代非常少见的医学实验。

那么一个看起来很庸常的帝王,在他在位那么多年的时间段里,各个领域都能够涌现出这么多非常牛的人物,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仁宗皇帝其实是不那么简单的。

很多人都问我,你是不是很想穿越到宋朝?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是:我不是很想穿越,因为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就像你们从上海来广州,坐飞机只要两三个小时,但是放到宋朝,这种长途旅行你必须坐着马来,走上个10多天、甚至一个月。

但如果你逼着我去穿越,那么我就会想到宋朝——不是把我自己当作一个文人,觉得宋代那个宽松的环境下会受到些礼待,而是把自己当一个普通百姓,会想待在宋代。

一个普通老百姓穿越到宋朝,比穿越到其他朝代,要更加容易适应一点。

普通人收入高,

自由、宽松的社会

首先,宋朝老百姓的收入是历史上最高的,收入高就直接意味着在宋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是不错的。

宋朝一个普通平民,不管是去摆地摊做点小生意,还是跑到人家家里去当佣工,或是在官方的手工作坊里面打工,一天的收入大概都有100文以上,少的话也有80文,这是历代最高的。

在明代,同样阶层的,一天收入大概是20文,只是宋代五分之一。不过考虑到明朝物价低一些,扣除掉物价因素的影响,宋代市民的每日收入大概相当于明代的2到3倍。

《水浒传》里面卖炊饼的武大郎,放到现在来看就是个卖馒头的街头小贩,像他这样的一个社会下层的小市民,每天100文左右的收入,可以满足一家五口人温饱,当然也就能够养得起一个爱美、爱买买化妆品的老婆。他还能去申请当时的一种廉租房,两口子完全住得上一套二层的小楼。

经济水平高之外,宋朝的普通人出行也是特别自由的,那么多朝代里面,只有在宋朝,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管是去旅游,还是去外地做生意,只要你盘缠够了,就可以说走就走。比如三四月份,洛阳周边无论市民还是农民,都会赶往洛阳去看牡丹,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人都想去武汉看樱花一样,旅行观光的风俗很接近。

在汉唐、明代,这都是不可想象的。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你要出远门,就必须向当地的官员申报,只有申请到“通行证”之后才可以上路。想走就走,是会被抓起来的。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桥上和桥边都是小商业

宋朝的城市里面,大街上都开满了店铺。临街开店,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套做法在宋朝才普及开来。

唐朝长安的商民开店,只能在政府制定的东西二市里面。在居民区里不允许有商店。而我们现在看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开封城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商店,很多地方都是一家家连着的。

宋画《文会图》里的品茶、点茶

当时商业发展细化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们都知道宋朝人爱喝茶,但是那种点茶的工序其实是很复杂、很花时间的。对一般老百姓来说,他可能就没有那么讲究,他的需求就是要快速高效地喝到茶。

当时的商店里,就正好有卖磨好的茶粉,你买了这种茶粉末回去,放在茶碗里面,快速一搅拌,马上就可以点好一碗茶,那些个复杂的工序,就不用从头开始做起。这也正好说明了,我们现在说点茶很雅致,是一个古人的“雅趣”,其实它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一个日常。

到了晚上,普通的市民可以去酒楼茶坊,也可以沿街逛逛吃吃美食,街道上也是灯火通明,夜生活很繁华。唐代那种全年宵禁,只有元宵节三天解禁的制度,到了宋朝,算是被突破了。

哪怕是深闺中的女子也可以夜游。就连仁宗甚至都羡慕起民间热闹的夜生活,觉得皇宫的夜晚,被衬得冷冷清清。

宋朝的娱乐活动也是很丰富的,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类似市民娱乐中心这么一个公共设施,叫“瓦舍勾栏”。“瓦舍”就是一片建筑群,里面有卖吃的喝的,可以购物,看表演,甚至有银行营业厅,非常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商业广场综合体。

“勾栏”也就是剧场,里边表演的节目,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有滑稽戏,就像我们现在的“相声小品”,尽管宋朝还没有这个叫法,但是已经有了这种把人逗乐为目的的表演形式。甚至你还会看到足球、相扑比赛。

在穿衣风格上,宋代自由的时尚风气也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现代人有种根深蒂固的误解,以为宋朝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着装会非常保守,要把自己包裹得密密麻麻,甚至女子连脖子都不能露出来。其实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宋朝女性最常见的服装就是里面穿一件抹胸,外面套一个褙子,甚至是不用扣钮、就是敞开的,就像我们现在流行的“内衣外穿”一样。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我们把现在的价值观投射到历史当中,所以才对各个朝代有了不同的情感和认知。

比如在近代、晚清或者明末的那段时间,大家谈起宋朝,眼睛会盯到宋朝“积弱积贫”的这一面上。宋跟西夏、跟辽、跟蒙古都打过仗,都是败得多、胜得少,在军事战场上的表现,着实比较难看,甚至可以说比较窝囊。

之所以那时候人们老是会关注到宋朝的这一面,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也面临着亡国的风险。现实中的巨大焦虑感,就会投射到对历朝历代的看法上。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希望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能够过得好一点,自由自在一点,社会上的氛围更加宽容,法律能够给予我们一个基本的保障,如果按照这个价值观往中国古代去寻觅,我们就会发现,宋朝整个所展现出来的格调,可能最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包括宋朝的美学,跟现代我们推崇的也最为一致,比如宋的汝瓷,与我们现在推崇极简主义完全一样。

当你物质方面不愁,精神上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格调、有品位一点——在这种状态下回头去看,宋朝是最值得我们去重新挖掘、重新发现的。

部分图片来自正午阳光影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