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历经长达半年的统筹与规划,「界」2019设计创作展暨AXD春季沙龙,终于在3月25日下午四点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CSD·设计机构成立20周年为契机,由CSD创作总监张灿与《AXD空间艺术》杂志联合发起,《AXD空间艺术》杂志主编张轶青担任策展人,在这个春天给成都带来了一次设计与艺术、装置与思维的顶级盛宴。

特邀对话嘉宾

何多苓

刘家琨

张 灿

特邀对话嘉宾/何多苓

特邀对话嘉宾/刘家琨

特邀对话嘉宾/张灿

特邀学术主持人

特邀学术主持人/赵剑英

赵剑英拥有舞者、独立策展人、艺术收藏家等多重身份,结合自身经历和她对“跨界”的理解,她提出跨界可以解决行业内部无法触及的问题,跨界也可以产生新的物种,一个精彩的人可以自由游走于不同领域、边界之间。

本次特邀对话围绕几个具体的问题展开,如实践经验之中的“西南性”与“在地性”、“协同工作”与 “交往方式”、什么是“合适”的设计、作品的“作者性”与“匿名性”、他人影响与自我的建立,等等。

在对话中,刘家琨认为,面对世界,我们需要的是共享,而非对抗,恰恰因为这样,“西南性”与“在地性”是两个非常国际的词汇。关于建筑,刘家琨也提到了时间感,一个项目或作品在历史时间上的长度,他认为这种时间感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对象与自我认知。

何多苓则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回应了艺术家个体与自我的挣扎和对抗,他相信,只要作品出自真心,能肯定就是对的。他还提到了语言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构建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他认为,用别人的语言去说话,既有可能词不达意,更有可能构成一种冒犯。

张灿从室内设计更贴近人与生活的角度,比较着室内设计与艺术与建筑的差别。他讲到,他会鼓励年轻的设计师用手绘的方式去做前期的思考,在尺度感和空间感上,保留个人的感性与偏好。

//现场金句

刘家琨:有些设计,有些伟大的设计,其实你都不知道是谁做的。图钉,回形针,我们日常都在用。那么简单,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怎么来的,怎么去的都不知道。我可以举出无数这样的例子,你已经意识不到它了。这是一种好的设计。

何多苓:装置,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种不具备实用性的建筑,或者说是建筑最抽象的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涉及到建筑语言。这一点让我想到我的一些同行,他们也要做装置,他们做了很多很费力的装置,旁边还附一张设计图,都是一个透视图,他们连平面图都不会画,他们既不懂力学,也不懂结构,更不懂逻辑,也就是说,这个不是他们的语言。画画的人就要用画画的语言说话,弹钢琴的人就要用钢琴的语言说话。

张 灿:建筑师他们会用更多的方式去思考空间的关系,我们也会用很理性的方法去思考平面秩序等等,即使一个小的细节都会对空间产生影响,我认为我们和更多的年轻设计师应该注意这一点。

赵剑英:作家安德森的这句话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句话,他说道:“跨地域之限,越语言之别,消文化之墙,破学科之界。”这句话一直在引导着我。

·

·

- 现场盛况回顾 -

👇

欲了解「界」2019设计创作展暨AXD春季沙龙

演讲&论坛的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本公众号后续的内容推送~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