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面子》到《校園情聖》,伍思薇的電影都帶有很強的自傳性質,《面子》是由她在美籍華人社區成長並向母親出櫃的個人經歷啓發而來,《校園情聖》則是她拍來紀念自己與一位直男之間的珍貴友誼。同樣都是講述華裔女孩的百合故事,《面子》一半是親情一半是愛情,而《校園情聖》則一半是友情一半是愛情。

和很多電影一樣,該片也是一部被片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與內地譯名“校園情聖”相比,港版的《真心半解》或《一半一半》顯然更爲貼切。

全片從柏拉圖的《會飲篇》講起,引出了人們對“另一半”的苦苦追索。

而影片片名“The Half of it”,也正是由此而來。

自5月1日上線以來,《校園情聖》便憑着不錯的成色,收穫了頗多好評。

其豆瓣評分,高達8.2。

毫不誇張地說,它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我2020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青春片。

無論是縝密的劇作,還是不落俗套的人物關係亦或是妙趣橫生的喜劇橋段,都可圈可點,令人印象深刻。

正如海報構圖所示,《校園情聖》主要圍繞一段三角戀所展開。

然而,它講的是愛情,又不止是愛情。除了青春片的外殼之外,它還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元素,姬情、友情、自我認知、文化衝突……

打從一開始,影片就在旁白中刻意點明——“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或者說不是任何人都得償所願的故事。”

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聯想到很多熟悉的設定:有《藍色大門》裏的情感交錯,有《大鼻子情聖》裏的代寫情書,也有《愛你,西蒙》裏的青少年追愛等等。

雖然設定似曾相識,但《校園情聖》卻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真情內裏。除了固有的青春情感套路之外,它所觸及的情感邊際,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深遠、更復雜。

而它之所以能產生這樣豐富的化學反應,主要還需歸功本片編導伍思薇的運籌帷幄。

伍思薇

伍思薇是好萊塢著名華裔女導演。她的從影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

早年,她專攻計算機專業,曾於斯坦福大學取得了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她供職於微軟,擔任軟件工程師。

此後,她辭去微軟的工程師職位,以異於常人的執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電影事業當中。

2004年,憑藉拍攝處女作《面子》,她一戰成名,躋身好萊塢。

《面子》是一部百合片,好多人都喜歡將它稱爲是“les版的《喜宴》。”

拍完這部電影,伍思薇沉寂了很久,直到16年後,才終於奉上了這部《校園情聖》。

從《面子》到《校園情聖》,伍思薇的電影都帶有很強的自傳性質,《面子》是由她在美籍華人社區成長並向母親出櫃的個人經歷啓發而來,《校園情聖》則是她拍來紀念自己與一位直男之間的珍貴友誼。

同樣都是講述華裔女孩的百合故事,《面子》一半是親情一半是愛情,而《校園情聖》則一半是友情一半是愛情。

除此之外,兩部電影之間,還存在了許多勾連。在《面子》中出演母親的陳沖,以照片的形式,客串了女主故去的母親一角。

兩部電影還都出現了自動售賣機、家庭電視、廉價商場、單親家庭、教堂表白等類似的佈景與設定。

《校園情聖》(上圖),《面子》(下圖)

女主艾莉,是一個17歲的亞裔學霸。

母親逝世後,她與父親相依爲命,平時多獨來獨往,甚少與別人產生交集。

爲了補貼家用,她包攬了半個班級的論文作業,可以從六個角度分析柏拉圖。

然而,男孩保羅的突然闖入,卻讓她的生活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保羅拿出積蓄聘請艾莉幫她給校花艾斯特寫告白信,通過寫信,三人一來二去產生了微妙的交集。

溝通過程中,艾莉越陷越深,開始對艾斯特滋生出別樣的情愫。

而保羅則在接觸中,慢慢看到了艾莉不爲人知的另一面併爲其深深吸引。

與此同時,女神艾斯特也在艾莉與保羅的幫助下,慢慢看清了生活中的假象,對固有生活產生了動搖。

《校園情聖》並沒有耗費大量的筆墨來講述愛情,而是將電影重心放在了認清自我的成長脈絡上。

爲了表現這條主線,伍思薇在電影裏投置進了很多意味深長的哲思意象。

其中,尤以薩特的戲劇《禁閉》,最爲引人注目。

那句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他人即地獄”,便出自薩特1945年創作的這部戲劇。

《禁閉》講的是三個罪惡的亡魂,被放逐到一個禁閉的屋子裏,屋內沒有鏡子,三人只能依靠另外兩人的描述來看清自己。

可是,各懷鬼胎的他們,卻一直互相隱瞞,互相戒備,互相封閉,互相折磨。

於是,他們陷入了無休止的扯皮、對抗、爭吵,誰都無法離開,更無法死去。他們既成爲了別人的障礙,又讓自己墜入深淵。

而電影裏艾莉、保羅、艾斯特三人之間的關係,便剛好隱喻了這三個鬼魂之間的互相掣肘。

只不過,與《禁閉》的暗黑氣質相比,《校園情聖》的整體氣質顯然更積極、更正向。

產生交集後的他們,在不斷地來來回回的交往與衝突中,不但更加了解對方,也更加了解自己。

與其他百合片相比,《校園情聖》裏的同性感情並沒有被刻畫的過於濃重。

正因如此,所以電影裏的男主保羅,才顯得格外出彩。

他笨拙、直率、單純、可愛。

一直以來,他都沉浸在單調又愉快的庸常生活裏:暗戀校花艾斯特、進行橄欖球訓練、改良祖傳香腸配方。

然而,看上去無足輕重的他,卻總能適時地爲艾莉帶去溫暖,他可以在艾莉遭到種族歧視時站出來阻止,也可以在艾莉手足無措時讓她大膽地展現自己,還可以用質樸的蠻力直抵對方心房。

除此之外,導演同樣也不忌憚暴露保羅身上的瑕疵。

作爲基督教教徒,他本能地排斥同性戀,在發現艾莉暗戀艾斯特時,他下意識地說了句“這是罪惡,你會下地獄的”。

可即便如此,身爲朋友,他依舊願意去接納、去了解自己的好友。

多虧有了保羅的存在,才爲這部百合片,增添了更多細膩又詼諧的表達。

雖然電影裏的幾段感情,最後都未能塵埃落定。

但伴隨故事講述,我們卻可以清晰地發現,影片中的愛情歸宿,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情感萌發與情感體會。

那些引而不發的思考,纔是影片真正的妙處所在。

只有細細體悟,才能真正領會那些青春裏所特有的暗喜、悲傷與彷徨。

正如艾莉在片中所說:“愛混亂又複雜,可怕又自私……還要足夠大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