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境人为仙”来太白山不游板寺、会仙,等于没来太白山

太白山板寺,隋唐时期宗教兴盛,人们觉得这里境清脱俗,常有僧道来此修行,饱含佛道灵气,为了方便当地人的拜谒,人们就地取材,用红桦树做成木板,在此搭建了两座寺庙,海拔较高的就叫上板寺,海拔较低的称为下板寺,这也是上、下板寺地名的由来;如今下坂寺遗址(石头庙)依旧保留完整

暮春清晨,漫步于歊雾的山路

耳边鸟鸣清脆偶遇几只觅食的血雉、松鼠自由自在

树木吐露新芽,红桦始褪“情纸”待穿绿装,山下已绿肥红瘦,这里的春才刚刚开始,色彩分明

太白山七女峰西侧连接处,有一座山叫二仙山,传说当年太上老君骑青牛传道,路过处见这里古木参天,山风如曲,云雾升腾、境景清净宛若天庭,常邀太白金星来此下棋,二仙山因而得名

在二仙山的南边的会仙坪,据传三月三众仙赴王母娘娘蟠桃会返回洞府时见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二仙在此对弈甚是精彩,便来围观;同时发现这里云雾缭绕、环境清幽堪比仙境,便常聚集于此讲经同修;这就是会仙坪的来历

驻足会仙坪,东望红日秀峰、西观红河幽谷、南赏太乙积雪;看云雾缭绕幻与群仙相会,心由境而清、烦尘且抛于后

唐代王维诗云: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也许王维当年游历终南于此,认为这里离天都近在咫尺,有感而发留下诗句;“天都”:南方星宿之一;天庭帝王居住之处;会仙坪天都门也由此而来;著名书法家茹桂曾在这写下“高山揽白云 板寺会群仙”;足以见得会仙坪是太白山最具仙气和灵气的地方

乘拂云阁索道而上脚下冷杉、落叶松层林苍翠、高山杜鹃点缀其间

每年5-8月“子规啼杜鹃开”,洁白的杜鹃花因叶背泛橙黄被称为金背杜鹃、粉红的太白杜鹃、紫红色的秀雅杜鹃、最有仙气的是密枝杜鹃紫中带蓝;待到花开时,一花双色亦紫亦红,密枝秀雅竞风流,煞是好看

《录异记》中说太白山“时有紫气覆之”就是这两款杜鹃花;而紫气东来是道家祥瑞之兆,太白山杜鹃盛开紫烟蒸腾不愧为道家福地仙山

云从身边过 人从雾里来

站在上板寺观景台眼前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若雨过天晴观云海翻腾,赏“板寺云海”胜景、远眺渭水如带;吸一口25000个/cm3负氧离子的空气,仙气十足

待落日栖霞、卧雪听涛、月照松间;逢如此佳境,只愿常住不愿往,甘居山中仙

(本期编辑:陈昭 武晓琪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