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人公,江湖人称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稳坐第一把交椅,是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也算是朝廷中人,在山东郓城县担任押司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秘书。为人仗义疏财,广交朋友,与同县的晁盖要好。

晁盖犯了事,宋江私自放了他。晁盖等人为了表示感谢,夜里过来送了一封信和一腚黄金。这件事被宋江的媳妇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要挟并想要举报他,宋江杀了阎婆惜,背上了人命官司。自此开始了逃亡生涯。


这两首反诗就是宋江被刺配到江州牢城营改造写的。过去的监狱看来比较松,还可以到处走动。宋江之前生了一场病,病好之后,想找朋友喝酒,天不凑巧,朋友都不在。

宋江一个人喝闷酒。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借着酒意和自己所情所景。他题下了一首诗。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他觉得不过瘾,兴致勃发,意犹未尽,岂能善罢甘休。又续了下面一首

《浔阳楼》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完之后还觉得不爽,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了,“宋江题”这几字赫然在目。

这下宋江倒是酣畅淋漓,爽了。却不知这是要大祸临头了。

通判黄文炳发现了,为了邀功,曲解其意,说宋江意图造反,拿下宋江,棍棒交加,大刑伺候,屈打成招放在了死囚牢里。


我们来看看宋江这两首诗是什么意思,真的是反诗吗?

第一首诗是写自己从小熟读经史,长大了也是一身本事。但是怀才不遇,好像是老虎在荒凉的山里,只能忍着。更加不幸的是自己含冤受屈,脸上刺字被发配到江州成了犯人。如果有一天能报了冤仇,一定要让仇人血洒浔阳江。按说这没什么啊,也就是一个心里受了委屈,有点歪才的穷酸秀才过过嘴瘾,发泄一下。

黄文炳抓住的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说这是大逆不道,图谋不轨,十恶不赦的大罪,报告了蔡九知府。

为什么?因为黄巢是谁?唐朝时候的杀人狂魔,聚众造反,率领军队攻城掠地,奸淫掳掠,所到之处,用人肉做饭。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黄文炳说宋江想当黄巢夺赵家天下。是这样吗?宋江熟读经史,略通文墨,以前还做过押司。朝廷律法他再怎么酒醉犯糊涂他也是知道的,身在牢营里,他有什么条件造反?他还题上自己的名字?他是蠢到极点了吗?

何况宋江江湖人称呼保义,何为呼保义,保义保持忠义,对国家对朝廷尽忠对朋友尽义。梁山好汉多次邀请他上山共事,他都坚辞不去。他会写反诗吗?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就是有一天我即使能天遂人愿,发达了。我敢于嘲笑黄巢那样不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嘲笑黄巢,嘲笑他领兵造反,残忍无道,欺负孤儿寡母,当时的皇帝唐僖宗才十四岁,还是未成年的小孩。

可见宋江是没有造反的意思,黄文炳可不管这些,他想邀功请赏,升官发财。宋江犯的罪越大他的功劳越大。所以他就故意污蔑陷害,滥用刑罚,屈打成招。

宋江最要的是什么?脸面,名声对他来说比最重要,要不然后来他屡屡想招安,为朝廷效力,九死一生为朝廷南征北战。他有的是实力领兵造反,直捣黄龙,自己当皇帝改朝换代啊?可见宋江的“呼义保”不是浪得虚名,他是没有要造反的,他的题诗也不是反诗。可是黄文炳为了自己的私利,给宋江下了一个误判,宋江对此是恨之入骨啊。

后来李逵把黄文炳砍死,用刀一块块割下烤着吃,并挖了他的心肝做醒酒汤,真是血肉淋漓,惨不忍睹啊。黄文炳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