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因二,寒性体质的人本来就火力不足,要等到冬天再治,不但拖延了时间,再加上冬天的寒冷,二寒加在一起,会更增加治疗的困难程度。我建议少吃冷饮,因为夏天的心火本来用来发汗,你吃了冷饮,这心火又得去温暖你的肠胃,体表就会因气血减少而抵御不了外邪,这时心火难有招架之力,造成"肠胃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水浒传》里白日鼠白胜唱的歌。这首歌形象地描写夏天天气炎热的情景。在这炎热的夏季我们该怎么利用这大气侯达到养生的目的呢?

对于我们寒性体质的人,千万不要错过夏天这大自然给我们养生的良好时节。什么样的人属于寒性体质呢?就是没有火力的人。通常这类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中医里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寒从内生。这类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午睡也要盖被子,穿袜子。那他们到了寒冷的冬天更是受不了,会有许多"冬病″困扰着他们。(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得的病。)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原因一,中国古代有个药王叫孙思邈的说过: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什么是将病之病呢?就是现在表现还是健康的,但在未来某个时间会发生的疾病。但是这个疾病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它,不但付出的代价小,而且治疗效果好。怎么治疗呢?就是要赶快祛除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改变体质。祛除诱因就是改变环境。有些人在体质没改变的条件下,换个环境,身体上的问题也能不治而愈。原因二,寒性体质的人本来就火力不足,要等到冬天再治,不但拖延了时间,再加上冬天的寒冷,二寒加在一起,会更增加治疗的困难程度。打个比方,冬天治疗寒症,如在雨天里晾衣服,是不是有点不明智呢?然而在这烈日炎的夏季治疗,是不是相比之下要容易很多呢!虽然此时人的心火旺盛,但躲在后背膀胱经及各关节处的寒病,还是很容易被我们赶出来的。同时可利用这大气候把我们的阳气痛痛快快的补上来。错过大自然给我们准备的这大好良机,等到秋风凉的时节,就内外交困了。

虚寒体质的人在夏季千万要注意不要痛饮消暑饮料,如冰镇啤酒,也不要待在空调房里工作,那会让你雪上加霜。因为寒气进到你身体里会沉积,寒气在你身所到之处,会气血瘀阻。停在关节处会疼痛,停留在脏腑,会生肿块,停在经络,经络堵塞,气血不畅,四肢不温,手脚发麻。

那怎么在这炎热的夏季祛除积寒呢?——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热饮食。有人会问这会不会上火呢?这就要有个正确的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比如生姜红糖水,我们可凉一下再服,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却是热药。还有些人不出汗或出汗后怕风的人,可以喝玉屏风散颗粒冲剂,当饮料喝,即止汗,又防风。

以前夏天是公子王孙把扇摇,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躲在空调房里一天不出来,这样好不好呢?不好。因为夏天人出点汗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不但泻心火,还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瘀毒及时排出来。我建议少吃冷饮,因为夏天的心火本来用来发汗,你吃了冷饮,这心火又得去温暖你的肠胃,体表就会因气血减少而抵御不了外邪,这时心火难有招架之力,造成"肠胃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这不是人为的制造麻烦吗?此时可吃"藿香正气丸″。

如果肚子凉,也爱吃热的,又怕风的人,吃些附子理中丸可暖胃。也可用艾条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如果后背发凉,那就在后背刮刮痧,或用热水泡脚,再喝一碗生姜红枣汤。寒气基本就排出来了。

有人虚寒怕冷,一吃热的食物就上火。脸上起疱,牙痛,这是外寒不解,内热上头部造成的,只要在后背刮痧,拔罐,把膀胱经打开,内热就去那儿祛寒了,一举二得。这时你再吃热的就啥事也没了。

总之,只要我们明白了身体运行的机理,遇到问题就可以随心所欲,灵活运用,还怕什么小疾小病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