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因二,寒性體質的人本來就火力不足,要等到冬天再治,不但拖延了時間,再加上冬天的寒冷,二寒加在一起,會更增加治療的困難程度。我建議少喫冷飲,因爲夏天的心火本來用來發汗,你喫了冷飲,這心火又得去溫暖你的腸胃,體表就會因氣血減少而抵禦不了外邪,這時心火難有招架之力,造成"腸胃感冒″,發熱無汗,吐瀉交加。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這是《水滸傳》裏白日鼠白勝唱的歌。這首歌形象地描寫夏天天氣炎熱的情景。在這炎熱的夏季我們該怎麼利用這大氣侯達到養生的目的呢?

對於我們寒性體質的人,千萬不要錯過夏天這大自然給我們養生的良好時節。什麼樣的人屬於寒性體質呢?就是沒有火力的人。通常這類人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中醫裏稱之爲"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不夠,寒從內生。這類人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午睡也要蓋被子,穿襪子。那他們到了寒冷的冬天更是受不了,會有許多"冬病″困擾着他們。(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得的病。)

冬病爲什麼要夏治呢?原因一,中國古代有個藥王叫孫思邈的說過: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

什麼是將病之病呢?就是現在表現還是健康的,但在未來某個時間會發生的疾病。但是這個疾病已經在來的路上了。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它,不但付出的代價小,而且治療效果好。怎麼治療呢?就是要趕快祛除必發的條件——或主因,或誘因。消除主因就是改變體質。祛除誘因就是改變環境。有些人在體質沒改變的條件下,換個環境,身體上的問題也能不治而愈。原因二,寒性體質的人本來就火力不足,要等到冬天再治,不但拖延了時間,再加上冬天的寒冷,二寒加在一起,會更增加治療的困難程度。打個比方,冬天治療寒症,如在雨天裏晾衣服,是不是有點不明智呢?然而在這烈日炎的夏季治療,是不是相比之下要容易很多呢!雖然此時人的心火旺盛,但躲在後背膀胱經及各關節處的寒病,還是很容易被我們趕出來的。同時可利用這大氣候把我們的陽氣痛痛快快的補上來。錯過大自然給我們準備的這大好良機,等到秋風涼的時節,就內外交困了。

虛寒體質的人在夏季千萬要注意不要痛飲消暑飲料,如冰鎮啤酒,也不要待在空調房裏工作,那會讓你雪上加霜。因爲寒氣進到你身體裏會沉積,寒氣在你身所到之處,會氣血瘀阻。停在關節處會疼痛,停留在臟腑,會生腫塊,停在經絡,經絡堵塞,氣血不暢,四肢不溫,手腳發麻。

那怎麼在這炎熱的夏季祛除積寒呢?——內用溫熱,外散風寒。內用溫熱就是服用偏熱飲食。有人會問這會不會上火呢?這就要有個正確的服法——我們可以熱藥涼服。比如生薑紅糖水,我們可涼一下再服,雖然喝的是冷飲,到胃裏卻是熱藥。還有些人不出汗或出汗後怕風的人,可以喝玉屏風散顆粒沖劑,當飲料喝,即止汗,又防風。

以前夏天是公子王孫把扇搖,現在科學發達了,人們躲在空調房裏一天不出來,這樣好不好呢?不好。因爲夏天人出點汗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不但瀉心火,還可將侵入皮膚的寒邪,瘀毒及時排出來。我建議少喫冷飲,因爲夏天的心火本來用來發汗,你喫了冷飲,這心火又得去溫暖你的腸胃,體表就會因氣血減少而抵禦不了外邪,這時心火難有招架之力,造成"腸胃感冒″,發熱無汗,吐瀉交加。這不是人爲的製造麻煩嗎?此時可喫"藿香正氣丸″。

如果肚子涼,也愛喫熱的,又怕風的人,喫些附子理中丸可暖胃。也可用艾條灸中脘,關元,足三里。如果後背發涼,那就在後背刮刮痧,或用熱水泡腳,再喝一碗生薑紅棗湯。寒氣基本就排出來了。

有人虛寒怕冷,一喫熱的食物就上火。臉上起皰,牙痛,這是外寒不解,內熱上頭部造成的,只要在後背刮痧,拔罐,把膀胱經打開,內熱就去那兒祛寒了,一舉二得。這時你再喫熱的就啥事也沒了。

總之,只要我們明白了身體運行的機理,遇到問題就可以隨心所欲,靈活運用,還怕什麼小疾小病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