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跟他向户部借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借款,就不会卖官,就不会受到康熙帝猜忌。更不会出现刑部冤案,自然也就没有老八胤禩的落井下石,更不会后面的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
可以说,太子胤礽走上被废之路,跟向户部欠款关系很大,那么作为一国储君的太子,为什么也会缺钱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06期:雍正王朝:都是借钱惹的祸,太子胤礽贵为储君,为什么这么穷?

一、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雍正王朝》这部剧,会惊讶地发现,这部剧根本不是讲九子夺嫡,也不是讲雍正帝做皇帝的那些事,而是在讲钱!
从一开始就是国库没钱,这才有了老四胤禛南下扬州赈灾,这才有了后面的追缴户部欠款,随后便是刑部冤案,八大山庄被围……再到雍正帝即位,也是没钱,苦撑西北战事,再到推行新政,直到驾崩,都没有离开钱。
而太子胤礽之所以倒台,跟缺钱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贵为储君的太子胤礽,为什么也会缺钱?
可以说,清朝廷给予太子胤礽的俸禄一点都不少,标准如下:
“亲王岁俸一万两,俸米一万斛;世子岁俸六千两,俸米六千斛;郡王岁俸五千两,俸米五千斛……”
相对于一品总督的年俸180两,米180斛,二品巡抚的155两年俸,155斛米,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当然,事实上地方官员的俸禄是延续明朝的标准,实际上的收入不止这么多。到了雍正帝即位之后,增加了养廉银制度,比如一品总督一年的养廉银是16000两,二品巡抚的养廉银是一年13000两。
在康熙年间,一斛米卖价是一两银子,也就是说,清代的亲王一年基本工资是二万两银子。再加上逢年过节,皇上啊,皇后啊赏赐的银子,以及下属大臣的孝敬银子,估计能在三万两左右。
至于太子胤礽来讲,他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在四万两左右,在《雍正王朝》中也有体现。
老四胤禛还不是亲王,郡王也是扬州赈灾得利刚刚封的,他的钱都够花,而做了几十年太子的胤礽,为什么不够花?

二、
我们看《雍正王朝》会觉得太子胤礽憋屈得很,既没有得力的大将支撑,也没有强大的智囊团,还处处受兄弟们算计,好歹也是混了几十年的太子,这未免太窝囊了点?
其实,他曾经也有强大的势力支持,这是剧中没有体现出来的。
太子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后,势力相当强大,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索额图。索额图才是太子胤礽的铁杆支持者,索额图的功绩那是数不胜数,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征噶尔丹,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
但是很不幸,晚年的索额图参与到太子胤礽的夺位斗争中,毕竟康熙帝还活着,本身对太子胤礽就不满。再加上高士奇背叛索额图,最终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想趁南巡时,扶太子胤礽上位,于康熙四十二年杀了索额图……
正史中记载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可不是因为跟什么郑春华胡搞,而是: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索额图被杀,其党羽也被一网打尽,太子胤礽的势力受到极大打击,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为了消除康熙帝的疑心,他开始不务正业,在原著《雍正皇帝》中,太子胤礽欠款四十五万两,邬思道曾讲:
“他又为什么今日置一处庄园,明日起一座宅院?万里江山有朝一日都是他的,还要营造私巢?”
老四胤禛讲,是太子亲自说的,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其实非也!
他就像后来的五阿哥弘昼策略一样,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没有高尚追求的人,只贪钱,以此消除康熙帝的猜忌之心。
真实历史上,我猜,太子胤礽必然也有这种想法。

三、
太子胤礽通过这种最庸俗的追求,来表明自己不觊觎皇位,以此来消除康熙帝的猜忌。但是暗地里还得笼络权臣,不然的话,大家都这样认为自己对皇位没兴趣,那自己就真离被废不远了。
所以太子胤礽必须要笼络人才,他不同于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天天在家吃大白菜炖粉条,底下的大臣往往也是清官;老三胤祉一样是一个穷苦书生,他笼络人才的方式就是为了共同的追求,比如编书;老八胤禩最会笼络人才,他掌管的是户部,户部是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的一个部门,油水哗哗的,自然笼络人才就靠银子了。
太子胤礽掌管的是刑部,这有啥油水?不可能天天玩冒名顶替的冤案吧?
所以,他需要钱,向户部借钱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至少在其他皇子看来,整个大清朝都是皇上的,儿子花老子的钱,天经地义,没听过要还的?
太子胤礽见别人都借钱,自己不借,那是傻子,用借来的钱笼络群臣,并为己所用。
但这也不是他没钱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在剧中没有体现,那就是随礼:
在康熙二十八年,曾经平三藩,治黄河的功臣靳辅因被冤去世,太子胤礽作为吊丧的皇室成员前往吊唁,结果看到其家中实在是穷苦,起了恻隐心,留下了五千两银子。
后来的康熙帝二十九年,佟国纲殉国,大家又是随礼,大阿哥一下子拿出来八千两,太子胤礽能拿少了吗?
包括剧中提到太子监国之后,招待蒙古王公贵族都是太子负责,不要觉得都是蒙古王公给太子送礼,他也是要回礼的,这部分钱也是作为笼络人心的投资,必然不会少。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过去有,我们现在也有,结婚、死人、生孩子、搬家、升学……只要你敢请,我就不得不去,一个月就算开一万块,也架不住这么随礼啊!

四、
太子胤礽作为一国储君,排场还是要讲的,出门啥的,豪华马车总得备吧,大宅院的开支,仆人的开支,吃饭的开支,等等等等,都是高标准。他总不至于,老总开着劳斯莱斯、宾利上班,他作为老总的接班人,开着一辆面包车上班吧?
康熙帝曾经也感慨,批评太子胤礽的花销实在是大:
“饮食、服御、陈设等物,较之于朕,殆有倍之。”
这种花销不仅仅是太子胤礽一个人花的,还有他庞大的家庭成员,剧中讲太子胤礽好色不是没有根据的:
太子胤礽一共有一个嫡福晋、六个侧福晋、两个庶福晋、六个妾,总共十五个老婆,这还不算被他宠幸过的宫女。
一共生了十二个儿子,十四个女儿,也算是大家庭了,雍正帝别看老婆比较多,实际上只有十个儿子,七个女儿。
在这种情况下,又是老八胤禩掌管着户部,他自然清楚太子的经济状况,他巴不得太子胤礽能多借点呢,借的越多,以后想找他麻烦就越容易。
其实不仅老八胤禩巴不得太子胤礽多借,很多借过钱的人也是巴不得他能多借点,像剧中的魏东亭为什么面对田文镜的质问时,把太子的人给供出来,目的就是如此,把太子拉下水,关键的时候还能挡一挡。
也正是因此,太子胤礽被坑得厉害,为了还债,又是卖官,又是纵容刑部冤狱,最终被老八胤禩抓到把柄,一举攻破。
第二次复立之后的太子胤礽,已然明白用钱笼络人心的方式失效,这才出了个馊主意,打了百官行述的心思,却没想,再次被有心之人利用。

说到底,太子胤礽被废,都是钱惹的祸!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