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在東壩鄉,越來越多的像奔跑布達一樣的貧困戶正在改變陳舊的觀念,規劃未來的生活。自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以來,草山不多、沒有牛羊的奔跑布達被列爲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他靠着一年300根蟲草的收益維持着整個家庭。

奔跑布達在自己的新居前。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10月25日,立冬前夕。

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東壩鄉果永村,硬化路是乾淨的,路燈是新的,50歲的奔跑布達站在40號門牌前,思量着如何收拾自己的新房。

離新房一公里的地方是還沒有拆的舊房,土木結構的房屋裏黑乎乎的,好在奔跑布達和妻子是個愛收拾的人,乾淨的桌子、爐子與架子上整齊的擺設,給這間老屋增添了幾分“生機”。

作爲低保戶的奔跑布達家裏有4口人,爲了改變貧困的境遇,深知讀書重要的他,把兩個女兒送去玉樹市八一職業技術學校上學,希望他們能學有所成,改變自己的命運。

自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以來,草山不多、沒有牛羊的奔跑布達被列爲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他靠着一年300根蟲草的收益維持着整個家庭。

說起家裏這幾年的變化,奔跑布達算起了這幾年的“脫貧賬”。

算清“觀念賬”。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奔跑布達以前也是有牛羊的,他也曾有“惜售”觀念,但自從因災沒了牛羊,“惜售”觀念成了他腦海裏“奢侈”的詞彙;說起易地搬遷,新房有80平方米,建在村裏的一塊“黃金地段”,雖然也捨不得自己的老屋,但“優勝劣汰”的觀念支持着他,老地方雖然世代居住,但房屋老舊,翻新代價大,不切實際,兩個女兒的教育也是要一直支持下去的。

算細“資金賬”。自從奔跑布達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源源不斷的好政策就“光臨”了。2015年至今,低保戶一個人享受每年3500元的資金補助;每年每人有500元的草原補助;村裏合作社每年每人有200元的分紅;這幾年發展,有了15頭牛;每年300根蟲草的收益也不能少;平時閒了還打些零工增加收入。

奔跑布達家的老屋裏,他的妻子在做家務。

奔跑布達說他近來又有些新想法,把這幾年賺下的牛都送到合作社入股,自己在合作社裏專門牧牛,每個月拿工資,年終拿分紅,豈不美哉。

“其實,在東壩鄉,越來越多的像奔跑布達一樣的貧困戶正在改變陳舊的觀念,規劃未來的生活。”東壩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陳鴻雁說。

東壩鄉位於囊謙縣西部,距縣城120公里,全鄉5個村因地制宜,各展身手:“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易地搬遷項目順利實施,村集體經濟起來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壯大了,扶貧加油站、溫泉度假村等扶貧產業落地了。更爲可喜的是,在幹部羣衆的相互交流交往中,許多貧困戶孩子上學的觀念變了,牲畜出欄的觀念變了,一起奔小康的觀念越來越強烈了。

陳鴻雁是來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漢族幹部,一口流利的藏語,拉近了漢藏幹羣的距離。不可否認,團結奔小康,是這場脫貧攻堅戰役結出的另一個可喜“果實”。

陳鴻雁說:“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才能讓幹部一心爲羣衆服務,提高羣衆的生活水平,今年扶貧工作是重點,東壩鄉今年脫貧不成問題。”

離開時,回望站在門口的奔跑布達,彷彿他也在努力向前“奔跑”。奔跑吧,果永村;奔跑吧,東壩鄉……未來的“幸福路”還很長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