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東北被日本佔領之後,一直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軍人經歷了無數次艱苦的戰鬥,但由於武器裝備落後,士兵沒有進過長期訓練,因此絕大部分的戰役都是中國傷亡人數遠遠超過日軍傷亡,有的戰役戰損甚至達到了1:7甚至1:10的比例。負責守衛衡陽的是國軍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其實在衡陽保衛戰打響前,第十軍剛剛經歷了另一場戰爭,因此第十軍人員編制不全只有七成,大概一萬多人,而日軍則超過十萬人。

自從東北被日本佔領之後,一直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軍人經歷了無數次艱苦的戰鬥,但由於武器裝備落後,士兵沒有進過長期訓練,因此絕大部分的戰役都是中國傷亡人數遠遠超過日軍傷亡,有的戰役戰損甚至達到了1:7甚至1:10的比例。

但也有一場戰爭是日本唯一承認傷亡超過我軍的戰役,也是日軍侵華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衡陽保衛戰。
在抗戰後期日本由於和美國宣戰,要兼顧兩線戰場,但因爲在太平洋戰場屢屢受挫,導致日軍士氣低下,所以制定了所謂的一號作戰計劃想要在中國戰場上找回優勢。

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攻克中國的西南地區,拿下交通鐵路線,以此來連通東南亞的日軍,而衡陽作爲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自然成了兩軍搶奪的重點地區。
負責守衛衡陽的是國軍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其實在衡陽保衛戰打響前,第十軍剛剛經歷了另一場戰爭,因此第十軍人員編制不全只有七成,大概一萬多人,而日軍則超過十萬人。所以日軍的計劃是三天拿下衡陽,一個星期打開西南交通線。

而國軍給方先覺的命令也是堅守十天就算完成任務,但誰都沒想到的是方先覺和第十軍的將士十分勇猛,在戰役打響之前,軍隊就已經疏散城中的百姓。日軍到達衡陽後,對衡陽進行了連續幾天的炮轟,但始終沒有攻破,就這樣第十軍竟然一直守到了第47天。

此戰中中國軍人死傷1.5萬人,其中7400人爲國捐軀;而日軍則付出了7萬人死傷。再加上其他戰場的多次失利,日本國內民憤四起,首相東條英機辭職下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