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累計籌集資金1.19億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面積4.4萬畝,實施森林質量提升面積0.74萬畝。幾年下來,全市共募集志願者資金6466萬元,累計籌集資金1.19億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面積4.4萬畝。

永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累計籌集資金1.19億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面積4.4萬畝,實施森林質量提升面積0.74萬畝。圖爲位於永安市城郊重點生態區位內的生態公益林。黃海攝

前幾天,永泰縣的陳正祖等近百戶林農收到了一筆446萬元合同款。

今年10月,近百戶林農與永泰縣國有林業開發公司簽訂贖買合同,將林農聯合承包的2500多畝商品林流轉給對方。合同總價款744萬元,剩餘的40%錢款將在權屬變更完成後支付。

這片成熟的商品林位於永泰縣嵩口鎮裏洋村,營造於上世紀80年代末。“老老少少投工投勞,一心盼着杉木、馬尾松儘快成材。”67歲的陳正祖說,自打林子被劃入重點生態區位後,嚴格的限伐政策,讓林農們只能“捧着金飯碗討飯喫”。爲謀生路,陳正祖跟着侄子赴上海務工。

重點生態區位是交通主幹線兩側、城市周邊一重山、水源保護地等生態敏感脆弱地。2012年,我省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區劃工作,規定其中的商品林不得皆伐,只能適度擇伐。

“比起剃光頭式的皆伐,擇伐需要更高的技術難度和採伐成本,林農大多望而卻步。”永泰國有林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其梭說。

採伐受限,生態補償又跟不上。林農守着商品林卻不能變現,怨聲漸起,生態保護壓力日增。

如何“綠”“利”兼得?2017年,福建在全國首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沉睡已久的綠色資產得以喚醒。

“林權所有者提出贖買申請,我們經過調查評估後,通過公開競價或者協商一致的方式,一次性將林木所有權、使用權和林地經營權收歸國有,林地所有權仍歸屬村集體。”趙其梭說,永泰是第一批試點縣。爲規範流程,縣裏專門成立了國有林業開發公司負責贖買事宜,加快資源流轉。

贖買資金不足,怎麼辦?

直接贖買,林農肯定歡迎。但面對存量巨大的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財政資金難免捉襟見肘。

“根據摸底調查和評估測算,全省評估贖買參考價格爲每畝3500元,贖買改革所需資金量很大。”省森林資源監測總站工作人員劉暉說,爲此,福建積極探索建立以財政資金爲主、受益者合理負擔、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

2014年,永安市在全省率先啓動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財政只擠出1500萬元配套資金,要完成當年試點任務,缺口還將近一半。”永安市生態文明建設志願者協會的黃如楚說。爲此,當地發起成立非營利性的生態文明建設志願者協會,導入社會資本協同參與生態建設。第一年,志願者協會募集資金超過1600萬元。幾年下來,全市共募集志願者資金6466萬元,累計籌集資金1.19億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面積4.4萬畝。

武夷山市則從旅遊景區門票收入中提取資金,對部分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參照生態公益林的補償辦法,按年給予林農一定補償金。

除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各地還在贖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了租賃、置換、改造提升等多元方案。

沙縣採取“我補貼,你來改”的辦法。林農可按照商品林政策採伐原有效益低下的單樹種針葉林,採伐收入歸林農所有,林業部門給予一定補貼。採伐完成後,林農必須按約定進行補植改造,營造生態效益更高的鄉土闊葉樹種和混交林,其中50%必須爲闊葉樹,以優化林分結構。

順昌依託縣國有林場,開辦森林生態銀行。“我們通過贖買、租賃、合作經營、託管等方式,收儲碎片化、分散化的林木、林地資源,形成優質的森林資源資產包,而後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和開發,以提升森林經營效益,改善林分質量,保障林農收益。”順昌縣縣長餘向紅說。自2018年投入運營以來,森林生態銀行已收儲林地林木面積6.06萬畝,其中贖買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0.8萬畝。

贖買後的森林管護,怎麼做?

通過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林農收益與生態保護的矛盾逐步得到化解。但生態保護不是一買了之,森林的後續經營管理怎麼做?

“對於有適宜的國有林場或國有森林經營單位的,交由統一管護;對沒有合適森林經營的,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強管護。”黃如楚說,永安探索社會化服務,委託金盾森林資源管護有限公司負責贖買林的日常管護,“每畝每年管護價格約4.35元,遠低於傳統方式”。

加強管護的同時,更要通過科學經營,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

“對針葉純林,適時採用撫育間伐、擇伐、林下補植鄉土闊葉樹等營林措施,逐步改培成針闊混交林或以闊葉樹爲優勢樹種的林分,改善和提升其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黃如楚說,永安與省林科院合作,將近自然森林經營理念導入贖買林,並以此爲示範,在全市形成示範效應,改變“把山當田耕”的傳統林業經營方式。

激活“綠色不動產”,更要探索“不砍樹也致富”的新路徑,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

去年,永泰縣國有林業開發公司以贖買林地入股,與福州市綠色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綠金(永泰)鄉村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按計劃,雙方將共同開發林下種養、森林旅遊、林業碳匯等項目,爲贖買注入造血功能。

永安市西洋鎮則利用贖買資金,賦能鄉村振興。西洋鎮很多農戶從事筍竹生產,但由於交通不便,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吉嶺村村委會副主任李新鳳說,2016年,村裏計劃新修一條3.3公里的水泥路,但資金缺口40多萬元,而“村集體收入幾乎爲零”。贖買,解了燃眉之急。通過贖買,村裏的140畝人工商品林賣了40多萬元。很快,全新的村道便修了起來,筍竹的運輸成本一下降了一半多。

據瞭解,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通過贖買、租賃、置換等改革後,最終將逐步調整爲生態公益林。“我們建立了生態公益林儲備庫,並將按生態公益林佈局優化調整、建設項目使用生態公益林地‘佔一補一’等政策規定,及時調整爲生態公益林,力爭實現重點生態區位生態公益林集中連片。”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劉建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