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不是藥神》,很多觀衆會和我有同樣的疑問,爲什麼許多便宜的救命藥都產自印度呢?

原來,印度不僅有神油,還有神藥。看似落後的印度,竟然是全球製藥工業的超級天才盜版國家。

1947年,印度剛獨立,一個超雞賊的印度人發現了一個簡單的賺錢方法,這個人就是印度著名藥企蘭博西(Ranbaxy )的創始人,號稱印度藥界之王的巴伊·莫漢·辛格。

巴伊賺錢的套路就是山寨歐美廠商的藥,這個創業門檻不高,因爲藥品成分都是現成的,成本也比較低廉。

那些正版藥價格高昂,主要是因爲需要投入巨大的研發費用,通過科學家在數以千萬的藥品成分中挨個兒實驗,看看哪一種成分對某個疾病治療效果,之後再加入哪些成分把效果增強。

但配方傳到印度,只要照藥盒上買一堆原料,機器配好,挨個兒測試就完事兒了 。大家想象不到,好多世界頂級藥品就是在印度簡陋的手工作坊中加工售賣的。

當然,巴伊老爺對低價藥是不屑一顧的,能入他眼的仿製藥,年銷售額至少要達兩億。精準眼光和敏銳嗅覺雙重加持,不過幾十年,蘭博西衝出亞洲,走向全球,一舉成爲世界三大山寨藥企業之一。 巴伊簡直稱得上是印度藥界的康熙大帝,靠仿製把小作坊發展成國際大公司。如今的蘭博西已經依靠盜版攢下的資本積累完成了轉型。

蘭博西利用印度極其廉價的臨牀試驗成本進行自己的藥品研發,搖身一變披上了正版製藥工廠的皮。這種資本主義殘酷黑色幽默在印度屢見不鮮。

先富帶動後富,如今的印度已然是世界山寨藥廠之國,在藥品仿製技術上,完全領先我國30年。印度山寨藥已經成爲他的支柱產業,成爲第三世界人民的救命稻草。

山寨藥品是不合規矩的,不是想仿就能仿的。然而,因爲種種緣由,在藥品仿製這塊,美國一路給印度開綠燈,讓其在印度本土成爲一個合法而龐大的產業。

全球藥販子在印度聚集,印度潛伏着全球高端精細的工廠,仿着世界上最頂尖的藥。

打開印度Natco公司的官網,他們是這麼介紹公司的信條的: “我們是爲窮人和無依無靠的孩子們服務的。” 初看來,似乎覺得歐美藥廠是爲了利益不顧病人生死的萬惡資本家,印度則是手指道義利劍的革命者。 但事實恐怕比這複雜得多。 一件藥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消耗常人難以想象的財力和精力,世界的進步可不是靠山寨所能推動的。 但是反過來看,如果沒有這些山寨藥廠,世界上大量的窮人是會在沉默和無力中病死的,他們是壓根喫不起正版藥的。 客觀上,這些山寨藥廠的確做了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救了很多人命,在情感上他們的行爲造成了善的事實。但在程序上他們確實侵權了,不合規矩,會阻礙製藥科技發展。

兩個維度一邊是理性的力量,一邊是情感,當兩種力量衝突,必定一方受損。

《我不是藥神》敢於直面現實,將人類社會一直存在的這道難題推上銀幕,一邊是人命,一邊是規矩,這道人類世界超高難度的選擇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