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幸福市北】老樓院有了“新管家” 居民有困難就找自管會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原本“髒亂差”的小區,除了環境問題,讓居民更困擾的就是小區亂停車的現象。然而,如今的小區已變了模樣:路面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是什麼原因讓小區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呢?昨天,市北君來到鎮江路街道太平鎮社區南口路68-88號院一探究竟。

老舊樓院有了“新管家”

“這個小區原來環境也不好,院裏車輛亂停,我們下樓走路都要‘扁’着走。”73歲的居民張國琳介紹。市北君瞭解到,南口路68-88號院是個出了名的“髒亂差”,各種社會車輛隨意進出小區停放,不僅把原本寬敞的小區樓院佔了個滿滿當當,連消防通道都“在劫難逃”,居民們對此意見很大。“現在小區停車也有秩序了,路面也乾淨了,”張國琳說,“才三個月時間,能有這麼大變化,多虧了我們現在的樓院自管會。”

市北君瞭解到,張國琳提到的樓院自管會就是今年7月份,由68-88號院全體居民投票選舉出的孫玉美、劉桂蓮、趙風玲、鄒吉亮和袁世誠五人組成的小區自管會。太平鎮社區黨委書記姜蔚告訴市北君,今年以來,市北區鎮江路街道對像南口路68-88號院這樣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實行了“1+N+X”自管模式。“1”即發揮社區黨委領導核心作用,“N”即發揮網格黨支部、小區自管委員會等管理主體組織延伸、服務聚攏作用,“X”即發揮網格內各類志願者和組織的服務支持作用。通過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居民自治,對老舊小區實現自管自治。“老棚改小區的居民都是多年居住在此的老鄰居,相互之間知根知底,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由小區居民組成的自管會進行自治,既可以更高效的解決問題,也避免了老人們有事就得跑到街道、社區,節省了體力和時間。”

居民車位有了着落

南口路是一條位於市北老城區的道路,周邊小區居民和商店業戶都面臨着停車難的問題。在68-88號院小區開放管理的時期,周邊住戶和商家都會將車停到小區內,見縫插針,有的外來車輛甚至長期“盤踞”在樓院內,小區居民自己的車卻沒有地方可以停放。“自管會成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解決居民停車難問題,將外來車輛清理出去。”自管會成員趙風玲說。

據自管會的另一位成員袁世誠介紹,在小區的電子閘門安裝之前,他就擔當起了“人肉etc”。每天晚上巡查一遍小區,看看有沒有外來車輛又停了進來,早晨4、5點鐘再起來巡查一遍。“次數多了以後,我們小區自有的70輛車的車牌號都倒背如流了。”袁世誠說。

“現在新建小區大門都是自動識別車牌開放,我們也想讓鄰居們用上這種又新穎又方便的‘高科技’。”劉桂蓮說,安裝了智能道閘之後,外來車輛就再也不能到我們小區停車了,小區的日常管理也方便了許多。“因爲智能道閘只能識別小區居民的車牌,爲防止居民訪客的車輛無法進入,我們還從小區困難居民中聘請了三位門衛,一方面每月1500元的工資可以補貼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讓小區多了一層保障,以備不時之需。”據瞭解,目前該小區規劃了68個私家車位,通過走訪逐一瞭解並經過車主統一意見後,每個車位每月收取一百元停車費,同時,賬目每季度進行公示。

鎮江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冷嚴冰介紹,南口路68-88號院樓院自治獲得成功是街道黨工委因地制宜、正確決策的結果,更是街道、社區和自管會三方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試點實施‘1+N+X’樓院自管模式是街道探索‘一網四化’(即:一張紅網覆蓋,智慧化、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的一個縮影,下一步,鎮江路街道將充分總結68-88號院自管經驗,認真調研轄內樓院情況,爭取讓樓院自治在更多適宜的土壤上開花結果。”

(徐倩倩  通訊員:王曉榮) 猜你喜歡

【擴散】“買買買”之後不要慌,這幾筆錢快到賬啦!快看看你有嗎?

【解放思想】城市治理平臺:以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實現聚焦提效

市北:破除思想束縛 實現全面提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