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3歲的美國導演羅伯·萊納,以一部改編自文德琳·範·德拉安南著名小說的電影《怦然心動》,表達他對青春期男女成長的思考。3年前,以一部《遺願清單》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終極思考。

這兩部影片我都看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影片表達了導演羅伯·萊納獨到的思考,不管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成長思考,亦或是生命盡頭的終極思考,帶給觀衆的現實意義非常深刻。

《怦然心動》延續了導演羅伯·萊納以往的風格,主打情感牌。影片雖然以少男少女的情感爲主,但其實重點是在講述青春期男女的成長。如此,電影的主題便得到昇華,那些微妙、細膩的情感變化將觀衆代入到人物中。

影片上映後豆瓣評分高達9.1,這部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導演獨特的敘事手法,也離不開兩位小演員出色的演技。今天,我想從導演羅伯·萊納的敘事特點、個人風格、現實意義這三個方面深度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一、導演羅伯·萊納的敘事特點:通過顯性與隱性兩條線交織,這樣安排使電影有了張力,主題也得到昇華

這部影片表面上看,講的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愛情,實際上是講成長。影片通過顯性與隱性兩條線交織,既突出了主題,又讓影片有了張力。

第①條顯性線:斯人若彩虹,遇上便怦然心動

相較於韓國與日本那種烏托邦式的純愛影片,《怦然心動》則顯得小衆又簡單,一對小孩,一棵樹,一場怦然心動的愛情,然而就是這麼小衆的一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

在我們的潛意識裏,怦然心動的愛情一定發生在高顏值與美好心靈這兩個層面上。外貌給人視覺上的刺激,心靈給人精神上的刺激。

《怦然心動》恰恰打破了這種固有的認知,影片中的朱莉在看到布萊斯燦爛的眼睛的那一瞬間,她的心就被他擊中了,她愛上了男孩的眼睛。

這樣的心動使朱莉變得勇敢,主動跑去幫布萊斯搬東西,哪怕被布萊斯的父親拒絕後也沒有灰心。她追着奔向布萊斯,當他的手握住她的手,凝視她雙眼的那一刻,她的心跳停了,那是心動的感覺。

朱莉和布萊斯是同班同學,她想辦法接近他,而他卻避之不及。朱莉喜歡坐在樹上看風景,喜歡喫自己在後院裏飼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憧憬着和喜歡的男孩布萊斯接吻。

朱莉平凡,獨立,勤勞,有思想,對一切美好充滿好奇與探索。坐在樹上看到了最美的風景,當樹要被砍掉時,她用生命去護着一棵樹。看着自己孵化出來的小雞,感受生命的真實,自己清理雞舍,親自餵食。

朱莉是一個彩虹色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在時間的沉澱下會越發有魅力。布萊斯最後也迷上這個彩虹色的女孩,爲她心動。

看多了那些刻骨銘心,生離死別的愛情,反而是《怦然心動》這樣簡單,溫情的影片如一縷春風吹進人的心底。斯人若彩虹,遇上便怦然心動。

第②條隱性線:當朱莉以不同的視角觀察布萊斯時,都是一次巨大的認知和成長

這部影片並沒有停止在講述愛情,而是延伸到了成長的層面上,這讓影片有了張力。

當父親和朱莉談到布萊斯時,朱莉說到,可能因爲他的眼睛,或者是他的微笑。父親反問到:“那他人呢?你要看全景纔行啊,畫不只是各部分的總和,牛本身只是一頭牛,草地本身只是青草和花朵,而穿過樹枝的陽光也僅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將它們放到一起,就會產生奇蹟。”

當時的朱莉並不是很懂父親的話,直到某天,她要爬上樹去救一個風箏,她越爬越高,景色也越來越令她驚豔,她發現微風是如此清香,陽光混合着野草香,她忍不住呼吸,讓她的肺充滿甜美的氣息。

在梧桐樹上看風景的那一時刻,她理解了父親的話,全部不只是部分的總和,看一個人也是如此。

當樹要被砍伐時,她一個人在上面緊緊抱住樹,她多希望自己喜歡的男孩能夠留下來,可是布萊斯頭也不回地上了校車,她開始思考自己對他的感情。

當她送的雞蛋被布萊斯丟掉時,她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她開始審視布萊斯是不是那個全部比部分的總和多的那個人。當她發現布萊斯不是的時候,她也會思考這個男孩值不值得愛,她有超脫的自省意識和自主思考。

當朱莉以不同的視角觀察布萊斯時,都是一次巨大的認知和成長。朱莉的愛情從懵懂的心動到審視布萊斯是否值得愛,她是變化和成長的。

二、導演羅伯·萊納的個人風格:習慣塑造二元對立的主角, 讓他們站在各自的角度說話,爲觀衆通向他們的內心搭建起一座橋樑

導演羅伯·萊納擅長主打情感牌,他的作品裏圍繞愛情、家庭、婚姻、還有成長。在角色塑造上,他慣於塑造二元對立的主角,讓他們站在各自的角度說話,爲觀衆通向他們的內心搭建起一座橋樑。

①不同性格之間的二元對立

在《遺願清單》中,他塑造了黑人汽車修理工卡特和億萬富翁愛德華這兩個二元對立的主角。身份懸殊,性格迥異,兩個原本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人,竟然因爲疾病住到了一間病房。

《怦然心動》中,他再次塑造了勇敢獨立的女孩朱莉和羞怯懦弱的男孩布萊斯這對二元對立的主角。當朱莉對布萊斯一見鍾情,勇敢的奔向他時,懦弱的布萊斯躲到了媽媽的身後。

當朱莉送給布萊斯雞蛋時,他明明不喜歡喫,但他就是不說,情願每次丟到垃圾桶都不對她坦誠的說明。

性格之間的二元對立使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十分飽滿,讓觀衆印象深刻。

②不同情感之間的二元對立

影片用朱莉和布萊斯的對白推動着劇情,也向觀衆表達他們各自內心的真實情感。

當朱莉對布萊斯怦然心動時,布萊斯對她甚是反感,她越靠近他,他就越避之不及;當布萊斯漸漸被朱莉吸引時,朱莉又重新審視布萊斯是否值得愛;朱莉一直憧憬着和布萊斯接吻,可是當布萊斯真的要吻她時,她卻推開他跑掉了。

人物視角的切換非常自然,絲毫沒有突兀感。就拿朱莉與布萊斯第一次見面時來說,從朱莉的視角看,布萊斯對自己有意思,他只是太害羞,不敢表達。而從布萊斯的視角看,他希望朱莉不要去煩他,不要靠近他。同一個場景,不同的人物視角所傳遞出來的情感和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樣安排更立體,更有層次。

不同情感之間的二元對立使得原本簡單的故事變得蕩氣迴腸,吊足觀衆的胃口。

首先是男女主在性格上的二元對立,其次是男女主在情感上的二元對立,這也充分展示了導演羅伯·萊納一貫的個人風格。

三、結合影片,談一談帶給我的三點現實意義

《怦然心動》雖是一部愛情片,但又沒有停留在愛情這個層面上,在這部影片中我們不僅看到令人怦然心動的愛情,還看到了青春期男女主的成長。

①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彼此成長

好的愛情應該是,你通過這個人看到整個世界,而不是爲了這個人捨棄去看整個世界的機會。

影片中的朱莉,坐在梧桐樹上感受微風的香甜,看夕陽的變化,看天空中的雲朵接近地平線,看小雞從蛋裏面孵化出來,感受生命的真實與偉大。

影片中的布萊斯一開始羞怯懦弱,帶着偏見去看朱莉,不理解她對樹的喜歡,他也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直到外公的話啓發了他。影片最後,當他親手爲朱莉種下那棵梧桐樹時,他才真正走到了她的內心世界。

愛的積極意義是讓彼此變得優秀,要讓愛情成爲動力,而不是成爲兩個人前進的阻力。

怦然心動的愛情使朱莉與布萊斯得到成長。好的愛情是,你通過這個人打開通向世界大門的鑰匙,而對方也願意和你一起感受並且熱愛這個世界。

②有夢想就去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影片中朱莉一家被邀請到布萊斯家喫飯,當朱莉的兩個哥哥聊到音樂時,布萊斯的父親變得異常安靜,臉上時不時擠出笑容,但很明顯,笑容下的他似乎更悲傷。

布萊斯的母親提起過,當初第一次見他父親是在樂團,他很會吹薩克斯風。雖然影片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推測,布萊斯的父親是有音樂夢想的,但爲了生計放棄了。

布萊斯的父親一直瞧不起朱莉一家,說他們是廢物,看不上朱莉父親的畫,說朱莉的兩個哥哥是小流氓,付不起音樂器材的錢。他的種種行爲實際上是氣自己,氣自己放棄了音樂夢想。

有夢想的人就有了奮鬥的目標。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夢想。人一旦有了夢想,就要去捍衛夢想,一點點努力靠近它,直到實現它。不要輕易放棄夢想,那樣會遺憾終生。

③在愛情裏不能迷失,要有超脫的自省意識

在一段愛情裏,飛蛾撲火也好,義無反顧也好,都不能迷失自己,要有超脫的自省意識,當你發現那個人不值得你愛的時候,就要懂得及時放手。

影片裏的朱莉對布萊斯一見鍾情,但她並沒有在這段感情中變得卑微。當布萊斯做出傷害她自尊的行爲時,她會自省,這個人到底值不值得愛。

反觀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愛情裏迷失了自己,卑微到塵埃裏,舍下自尊的去愛一個人,這樣的愛情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提倡的。

我很欣賞這樣的愛情觀: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經營好自己,給對方一個優質的愛人。並不是拼命對一個人好,男人就會拼命愛你。

在愛情裏,大部分人都是拼命愛對方,忘記了愛自己,經營自己。當愛的天平傾斜時,這份愛註定不會長久。

最後總結:

導演羅伯·萊納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人生思考,在《遺願清單》中是對生命走到盡頭的終極思考。在《怦然心動》中是對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成長思考。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