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咸丰看来,安排八位辅政大臣和“钤印制度”,就能让载淳皇位稳固。”和“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笔: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咸丰十一年六月初九,这天是咸丰皇帝31岁的生日。过完生日后的咸丰卧床不起,七月十六日下午,咸丰突然昏迷,晚上11点左右,咸丰苏醒过来,用微弱的声音传谕,让重要大臣们来到寝宫。
咸丰要为自己身后事做最后一点安排,内容是大清王朝皇位继承人以及辅政大臣的人选问题。趁着自己意识还算清醒,咸丰用最简单的语言口述了两道关系无数人命运的谕旨: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长子载淳,著立为皇太子。特谕。”和“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笔: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虽病重,但咸丰很清楚,长在载淳只有6岁,至少要到16岁才能亲政。怎么样才能确保在未来10年时间里,将大清的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儿子手中?想来想去,咸丰皇帝想到了权力制衡。
咸丰最先想到了自己的六弟奕。奕和咸丰一起长大,两人曾经亲密无间,本来更有资格做皇帝的奕,结果却封了亲王。如果让奕以皇叔的名义来给小皇帝辅政,看似能成功,但危险也是同时存在,会不会像当年的多尔衮一样?
当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重时,奕在北京主持工作。当奕获悉咸丰多次吐血时,他非常着急,多次上奏希望能到热河探视。收到弟弟的奏折,咸丰也是百感交集,但权力还是战胜了兄弟情,委婉了拒绝了,“徒增伤感,岂能无感于怀。”
咸丰明白,一旦让奕进入辅政大臣的行列,局势可能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咸丰将对皇位威胁最大的奕排除,并将康熙年间四大臣辅政的人员增加一倍,变成了八大臣。做完这些,咸丰还留了一手,“钤印制度”。
所谓“钤印制度”是指将自己最喜欢的两枚印玺,一枚“御赏”,一枚“同道堂”,分别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作为皇权的象征。由于载淳年幼,慈禧顺理成章地掌管“同道堂”这枚。
“钤印制度”规定,在载淳不能亲政时,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谕旨,必须盖上这两枚印章,否则一律无效。在咸丰看来,安排八位辅政大臣和“钤印制度”,就能让载淳皇位稳固。历史告诉我们,咸丰设计的这个权力平衡偏偏忽视了奕,结果造成了“辛酉政变”的发生,八大臣被诛杀,两宫“垂帘听政”。
参考资料:《清史稿》、《咸丰皇帝的权力制衡》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