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元与个性化的学习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业时代的规模化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发展又一次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 计算机学院以精细化管理为方法,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手段,以大数据分析支撑核心理念,蓄积了破解“因材施教”难题的起步动能,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逐步推进个性化教育改革。

   信息化:让教、学、管高效一体

  电子作业、自动阅卷、成绩核算等许多对学生进行过程化考核与评价的教学活动不再需要纸质记录和试卷,而是通过教学管理平台这样的信息化手段完成。类似的信息化平台计算机学院还搭建了毕业预警系统,实现了学生成绩的预警跟踪;建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平台,提供程序自动评判、抄袭检测等功能;建设了实践环节管理平台,用于跟踪学生各个时间段的工作情况,实时反映学生实践、实习的完成质量。目前,已有11个支撑教学管理的运行系统。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学院教师正在从传统的批改作业、核算成绩等繁琐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内涵式发展、课程知识点达成度分析上,进而让自身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更有针对性。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激发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培养对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种植了生长的基因。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学院搭建了全员育人的闭环体系。教师、辅导员、实验员、教务员有机协同,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质量监控和无障碍衔接与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近年来,计算机学院学生在各类程序类竞赛中,始终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降级率、退学率也都大幅下降。

  精细化:让培养过程协同规范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企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就要提升学生的“后劲儿”,注重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不是盯着“知识”来设计教学,而是依据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眼中有学生”的教学才不会冰冷、枯燥,精细化的教学过程才会将一个个学生雕琢成高质量的创新个体。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计算机学院从2014年起,开始了“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其中,课程群建设就是落实精细管理的重要工作,以打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架构为目标。目前,重点建设了以提升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为主的程序设计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硬件应用能力为主的单片机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管理能力为主的软件工程课程群。未来,学院还要建设以资源管理为主的操作系统课程群,重点提升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

  课程群建设改变了原来课程知识划分粗放、边界不清、缺乏协同的现象,让教学内容优化合理、能力培养系统连贯、教学组织配合密切。通过对课程群进行知识点整合,实现课程教学进程的协同;通过开展过程化考核,实现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教学活动的协同。课程群建设加强了对学生的精细化培养,使形成性评价等改革工作更加易于贯彻和落实,使学生的实践、软硬件、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均得到了提升。课程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正逐渐彰显出其重要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好评,2018届本科毕业生最高年薪突破20万元,27人成功签约百度等IT百强企业。

  大数据:让科学评价牵引改革方向

  从传统督查检查为主的教育评价向基于教学数据定量分析为主的教育评价转变,是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教学过程质量的根本出路。计算机学院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精细化过程管理积累和收集了大量的师生行为数据、教学内容数据和质量监控数据等,满足了细化到知识点、学生、课程、教师,甚至具体教学活动的细粒度分析,支撑了深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个性化培养体系的构建。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线上互动和自主学习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

  

   教师通过大数据,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情况,进而自我优化教学过程;并通过测试成绩、作业、交流等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甚至情绪变化等深层次信息,从而给予学生个性化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学院通过对教学质量相关数据的分析,客观评估教师的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效果优劣,通过横向对比、过程评价等方法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和教学质量预警。可以说,大数据已成为破解教学过程难于评价、教学质量无法度量问题的金钥匙,为教师、教学乃至管理质量的定量评价指明出路。

  学院不仅将大数据应用于评价体系当中,还在探索通过大数据解决教育情境可计算、学习主体可理解与学习服务可定制这三大问题,用数据驱动学习者建模与分析、个性化资源供给、精准服务、智能导学等关键设想和目标的实施与达成,实践教学差异化、学习个性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智能化的教育理想。 计算机学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展教育研究与实验,逐步构建覆盖专业培养体系的领域知识图谱,探索适应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凝练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通过信息化手段、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技术的相互支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精细度、增强培养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控性、为优化管理和提高效率提供内生动力。(文字/李朔 编辑/焉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