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位教練看來,國內非一流男選手想要贏陳雨菲並非那麼容易,“一般來說 ,男選手會從速度和力量上進行突破,除非頂尖男單選手和女單選手打,他能掌控節奏,用技術、意識和套路去控制女選手的出球。國羽教練認爲優秀的男陪練甚至可以幫助女選手提升意識,“‘性別大戰’可以把對抗速度加快,每一拍的連接加快。

在成都進行封閉集訓的國羽,於5月6日與四川隊進行了一場交流賽,並在網絡上進行直播。

三個雙打項目中,國羽隊員都進行了拆對,在一些項目上也實行了“讓分賽制”。最受網友關注的是陳雨菲參與的一場“性別大戰”。

陳雨菲的男性對手叫劉澤慶,是“00後”選手,18歲。三局比賽,陳雨菲以1比2負於對手,全部得分方面只輸1分。

因爲男、女選手在力量和速度上的差距,讓這場比賽精彩程度打了折扣,過程顯得冗長,羽毛球比賽中常見的進攻與多拍顯得較少,很多觀衆認爲劉澤慶並沒有“認真打”,而是在“放水”。

在交流賽中,設置“性別大戰”真的有必要嗎?運動賽場上,男、女運動員的差距真的如網友想像得那麼巨大嗎?

“性別大戰”惹爭議

陳雨菲參與的“性別大戰”成爲了羽毛球圈中熱議的話題。

在已經停止更新的世界排名中,陳雨菲名列第2位。她在2019年先後拿到了包括巡迴賽總決賽冠軍在內的5個單打冠軍,躋身世界頂尖行列。

她的對手是剛剛可以參加成年組比賽的劉澤慶。從網上的資料可以查閱到——他在2018年5月於蘇州進行的全國青年錦標賽中拿到了男單亞軍;在同年12月於東莞進行的全國U16比賽中拿到了男單第7名。在全國冠軍賽團體賽中,他曾2比0戰勝過曾經的國手田厚威。

一位是世界羽壇女子單打的頂尖高手,另一位只是地方隊的非頭號男單選手。名氣與等級上的差異讓這場“性別大戰”有了看點。

然而,男、女比賽畢竟有所區別,打法也不盡相同,在場上陳雨菲想要通過進攻得分難度較大,更多的是利用技術的難點或直接得分或迫使對手失誤得分。男選手在進攻時也會出現猶豫,會不會打痛女隊員,畢竟對方可是備戰奧運會的主力隊員。

這場比賽在“中羽在線”的論壇上也引起了網友之間意見的不同。一些網友認爲,這場“性別大戰”毫無意義。

——“這種比賽對雙方來說都很尷尬。男的必須要放點水,然後以微弱的差距險勝,這就是考驗演技的工作。”

——“非受迫性失誤太多了,感覺男選手不好意思,靠速度和力量去衝擊,想靠技術性擊敗陳雨菲,男的打女的確實有點尷尬。”

——“沒認真地打,眼見着沒加速,前面上來送了5個球,中間加了點速,陳雨菲防不住,後面‘摸魚’了。”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認爲陳雨菲在“性別大戰”中並非只有招架之功。

——“人家男的只是想很輕鬆拉吊贏,奈何也需要花點力氣纔可以。”

——“男選手得分後叫得那麼大聲,進攻那麼兇,他只是稍微認真?沒全力打是對的,但絕對沒有隨便打。”

從五場比賽的排兵佈陣和賽制可以看出,爲了讓五場比賽更有看點,實力差距縮小,很多場次,國羽那一方都選擇了讓分。但陳雨菲與女雙這場比賽是地方隊男選擇讓分。安排“性別大戰”也實屬無奈,若安排地方隊女選手,和陳雨菲差距懸念,讓比賽更加沒有看點;若安排國羽選手內部對抗,則影響了雙方交流賽的框架。

雖然羽毛球在空中運行的過程中會因阻力而降低速度,但男、女選手的力量與速度差距還是肉眼可見。這體現在混雙項目中,即便女選手防守面積很小,但通常情況下,男選手都會選擇朝女手進攻的方式得分。

不僅是羽毛球,乒乓球領域也是如此。2015年世乒賽,許昕與韓國選手梁夏銀搭檔拿到了冠軍,在決賽中失利的日本選手石川佳純在賽後就直指許昕力量太大了,接都接不住。

國羽教練透露:於洋/王曉理曾能戰勝國羽二隊男隊員

但既然男、女選手差距那麼大,國羽爲何還要組織這場“性別大戰”,這其中肯定是比賽存在的必要。

新浪體育採訪了曾經執教過國羽的一位資深教練。他的回應打破了很多網友的觀念。

他透露道:“以前,國家隊二隊男雙隊員打不過於洋/王曉理。”

於洋/王曉理是倫敦奧運會週期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女雙,她們在2011年曾拿到10個冠軍,並在世界排名積分上超過10萬分,創造了紀錄。

其實在國羽訓練中,男陪女練的情況很普遍,“我以前做運動員時在二隊就和一隊女單練單打,非常激烈。那個時候(上世紀90年代),我們雙打運動員都有單打基礎,女單一隊和我們差不多實力,她們會打得很累。”

在這位教練看來,國內非一流男選手想要贏陳雨菲並非那麼容易,“一般來說 ,男選手會從速度和力量上進行突破,除非頂尖男單選手和女單選手打,他能掌控節奏,用技術、意識和套路去控制女選手的出球。一般實力的男單選手只有盡全力纔可能贏陳雨菲。”

“性別大戰”雖然在觀賞性上不如男單、男雙,男選手之間攻防連接緊湊也讓觀衆看得很過癮。但拉查諾恩師、著名教練謝芝華認爲“性別大戰”的設置很有必要。

“男陪練和女選手打是現在的潮流。因爲現在女子打法男性化,比原來更突出力量和速度兩個方面。有的頂尖女選手在接發球時就能展現出這兩個特點。”

謝芝華透露,拉查諾在一週六天的訓練中起碼有3天需要和男選手合練的,“男選手做陪練的話,對她的幫助是很明顯的。有時候我們會讓男雙隊員陪拉查諾練。兩名男隊員輪流進攻,鍛鍊拉查諾的防守和連貫。”

國羽教練認爲優秀的男陪練甚至可以幫助女選手提升意識,“‘性別大戰’可以把對抗速度加快,每一拍的連接加快。難度在於球速,男選手的球更重,女選手要回擊,難度變得更大。當然,男陪練實力強的話,還可以帶動女隊員建提升意識、連貫等無形的東西。”

但與國羽教練相比,謝芝華認爲,在現在羽毛球體系中,男、女選手在實力上的差距更明顯。“拉查諾(現女單世界排名第5)和昆拉武特(世青賽男單3連冠)打,雙方都盡全力,拉查諾每一局應該只能拿到10分以上,打得好的話,拿到15分就算很不錯了。”

如果拉查諾和現今世界男單前10選手對抗,能得到5分嗎?

謝芝華笑着回應道:“應該可以吧,畢竟現在是每球得分制,男選手也會出現失誤,但基本上都會在10分以下。”

其他項目男女差異更明顯

在其他項目中,男、女選手的能力的差距更直接。

以排球爲例。在陳忠和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時,他曾多次帶隊參加“性別大戰”,雖然也曾戰勝過多支男排隊伍,但畢竟是隊伍佔據了一些有利條件,比如是運用女子網高,這對男排運動員來說有些陌生;其他,隊伍選擇的是三、四線小城市的男排隊伍或大學男排隊伍,屬於半專業到業餘的範疇裏。李潤銘就曾參加過“性別大戰”。而且,男排隊員在發球時明顯收力,基本上採用上手飄球。

事實上,男、女差異在排球這項運動上體現得很明顯。據悉,幾年前,上海女排曾與由已退役的專業男排運動員組建而成隊伍進行了一場對抗,“根本沒得打,0比3落敗。”經歷過一次“性別大戰”後,上海女排發現這種比賽對隊伍幫助不明顯,因此再也沒再參加過“性別大戰”。

如果讓上海女排與體育生組成的復旦大學男排進行一場對抗,結果如何?對於這個問題,一位教練回應道:“如果男選手發全力打,上海女排也是打不過的。”

在足球項目中,情況與排球相同。新浪體育資深記者周超,曾經觀看過北京女足的訓練,“11打9,9個人這邊有3個男生,其他的6個防守,3個男生進攻,拉都拉不住。”周超補充道:“那三個男生是甲B替補。”

“女足國家隊,據我所知,是踢不過北京U15男隊的。”

籃球方面,中國女籃在備戰奧運會資格賽時,選擇的隊伍是北京體育大學男籃隊伍。這支隊伍在CUBA聯賽中處於20名之外的隊伍。

男陪練現在普遍存在,但男陪練也要有技術含量。排球教練對新浪體育說道:“專業的女隊需要的男陪練肯定是要有技術的,不能一下子就扣釘地板的球,女排需要來回球多的鍛鍊來提升實力。要會打線路,會模仿,要求比較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