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釣友不太重視調釣技術,

認爲只要有魚,就能把魚釣上來,

沒魚,漂調再好都沒用。

其實調漂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的地方,同樣有魚,餌料也都對路,

漂調得是否恰當,影響大了去了,

不是說一條不上,調不好也會上魚,但效率會低很多。


有人說,我野釣從不調漂,上得魚比你精細調漂還多得多

以此來否定調漂的重要性,這其實是個邏輯上的錯誤。

在同等條件下,漂調得好與不好,對上魚的影響是明顯的。

有人問“我釣鯽魚調幾釣幾比較好”?

如果能一口就回答你一個調幾釣幾的人,一定不會是高手,

因爲他都不知道你在哪裏釣,魚情水情怎樣,

什麼季節,很多因素都不清楚。


還有餌料、鉤大小,是什麼漂型,漂尾粗細如何,

這些都不清楚,怎麼可能一口就報出調幾釣幾最好呢?


調漂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難就難在必須綜合所有因素考慮,

說容易呢,其實是從調漂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則比較簡單。

調漂的目的,無非是想上魚好,上魚快。

調漂的原則只有兩個:

1、有利於魚喫餌進口;

2、有利於人看見魚喫餌料這個動作並做出提竿反應。

無論你怎麼調,無非都是解決這兩個問題。

調漂,其實調整的並非漂目本身,

是調幾目釣幾目,調幾目無關重要,但釣幾目卻致關重要。

通過對釣目數的變化,

調整鉤餌在水下的姿態,調整到魚容易喫,喫了你能看見。


至於釣目的確定,則是調釣最核心和關鍵的一步,

無論你調3目也好,調5目也好,都不緊,

但調目確定好後,釣幾目卻直接影響上魚效果

釣目的確定,一定不能盲目的去跟隨別人,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餌料狀態、鉤型大小、漂尾粗細、魚情水情綜合考慮,

一看見別人調3釣2上得很好,你也不問青紅皁白去調3釣2,

除非你的其他條件跟別人完全一樣,

否則你的效果肯定跟別人有很大的差異。

釣靈好還是釣頓好,真的不好說,但並非不可控制。

鉤在水下越自然,魚越容易喫進去,

反之,鉤被子線繃的越緊,越不利於鉤餌入口,這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到底是釣靈更自然,還是釣頓更自然呢?

其實無論你釣靈還是釣頓,

都可以把下鉤控制得很自然,只是難度不一樣而已。


釣靈的時候,下鉤到底,

如果上餌能把漂壓到下子線微彎,下鉤餌完全由底支撐,

這種情況魚喫下鉤餌料最容易喫進去。


那麼釣鈍的時候呢,上鉤到底,

甚至上鉤餌部分重量由底承擔,魚喫下鉤也非常容易進口。

不同的是,釣靈時對餌料的狀態要求比較高,

下鉤的姿態完全由上餌來控制,

如果上鉤餌料太輕,下鉤被拉得很直,魚喫上鉤進口的可能性很小,

喫下鉤進口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魚一碰下鉤,鉤餌就可能偏一邊,

這時漂上可能出現一個小小的頓口,很難打到。

大魚遠遠的一吸,也能產生頓口,也不容易打到魚。

如果對餌料控制很好,釣靈見頓口的幾率大很多。


釣鈍呢,可以通過提高釣目,

讓上鉤不掛餌或者掛輕餌就到底,始終保持上鉤到底,下鉤拖底或者躺底,

魚喫下鉤會很容易,上鉤中魚依然很難,不過下鉤中魚也夠用了。

釣鈍的時候,對上鉤餌料狀態要求相對較低就能達到下鉤很容易被魚喫進去的狀態。


但又一個問題就出來了,就是鉤距問題,

如果鉤距過大,比如超過3個鉤長的距離,

那麼下子線彎曲很厲害,魚喫下鉤動作比較輕或者拖動幅度小的時候,很難見到口。

同樣如果釣靈的時候上鉤餌料沒控制好,大了,把上鉤壓到底了,

因鉤距太大,下鉤變得很遲鈍,見口也不太好。


因此適當控制鉤距對釣鯽魚來說非常重要。

保持1-2鉤距比較恰當,

具體大小,視魚口兇猛程度確定。

知道了這些,是釣靈好,還是釣頓好,自己就很好確定了,

調幾釣幾,心中也有數了。

調漂難嗎?不難,只要你用心去琢磨,應該能調好的,

不要死搬教條,不要迷信浮漂好壞。

再好的浮漂,如果你不會調,依然不好用。

任何一支不喫水的浮漂,只要你調漂技術過關,對調漂的真諦理解到位,

你都可以把它調整到最佳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人漂合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