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即便此前泰晶科技兩次選擇不提前贖回可轉債,在第三次觸發條款的檔口,上市公司決定對泰晶轉債行使提前贖回權,也完全符合相關規定。以泰晶科技的公告爲例,其觸發的贖回條款爲:在轉股期內,如果公司股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公司有權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

原標題:泰晶轉債“驚魂”背後:市場非理性繁榮 17只遭提前贖回 

截至5月7日收盤,泰晶轉債(113503)大跌47.68%,收於190.92元/張。

此前一天,泰晶科技(603738.SH)發佈晚間公告,宣佈擬提前贖回泰晶轉債,轉股價格爲17.90元/股。按照5月6日泰晶轉債364.94元/張的收盤價,擺在投資者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等待贖回(100元債券面值+0.4%利息),虧損73%;等待轉股(以5月6日正股收盤價計算的可轉債轉股價值爲134.75元/張),虧損63%。

5月7日開盤,泰晶轉債大跌30%觸發熔斷。上交所隨即發佈公告,9時30分開始暫停泰晶轉債交易,14時57分恢復。在最後的交易三分鐘裏,泰晶轉債最大跌幅49.85%,最終收跌47.68%。交易數據顯示,泰晶轉債當天成交額爲8000萬元。

與之相對,泰晶科技收漲3.15%,最新股價爲24.88元/股,總市值42.03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可轉債市場近來格外火爆,一是由於當前股價處於低位,持有可轉債具有較爲長期的投資價值,一旦股價回暖,換股後收益顯著,由此導致可轉債市場吸引了衆多資金的熱捧,出現“非理性繁榮”。二是可轉債市場實行T+0交易,且沒有漲跌幅限制,進一步助長了投機風氣的盛行。

對投資者而言,何南野表示,介入可轉債市場,一是要遠離被爆炒的可轉債,二是要立足價值投資,擇優選擇優質個債,長期持有或後續擇機轉股。

去年可轉債募資2500億元

可轉債全稱是“可轉換公司債券”,本身具備債券還本付息的性質,又能在特定的情況下轉成股票,是具有股票和債券雙重屬性的投資品種。

因爲債券屬性可以保護投資者本息收益,而當可轉債價格高於轉股價格時,債券價值隨股票價格上漲,繼續保有投資收益,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可轉債被看作是“攻守兼備”的投資選擇。

作爲再融資的方式之一,自2017年2月證監會修訂相關規則,收緊定增、鼓勵可轉債融資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從2016年的226.52億元,爆發式增加到602.72億元(2017年)、1071.10億元(2018年)和2477.82億元(2019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22%。

同時,相較於股票定向增發的高投資門檻,可轉債只需有一個證券賬戶即可參與,對於投資者的友好度更高。再加之明顯區別於股票的無嚴格漲跌幅限制、T+0交易機制,可轉債受部分投資者追捧,自有其魅力。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中證轉債指數全年漲幅達到25.15%;分月度來看,只有4月份和5月份是收跌,其餘10個月均爲收漲。進入2020年以來,即便面對疫情,可轉債市場依然熱度不減,據彭博數據顯示,標普中國可轉債指數2月再創下自2015年8月以來的新高。

火爆的市場行情也吸引了很多的投機資金開始大幅流入並參與,也有諸多理財科普人士、自媒體開始向散戶宣傳可轉債及可轉債基金的低風險高收益。其中,如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有民間股神之稱的林園,就曾在2019年末的投資峯會上公開表示,“我現在基本不買股票,我只買可轉債”。

多家上市公司提前贖回

投資有風險,炒可轉債也需謹慎。

2020年3月,由於一週內出現多次可轉債急漲急跌的現象,滬深兩所均在週五公告稱,對近期漲跌幅和換手率異常的再升轉債、橫河轉債等持續進行重點監控,對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投資者交易決策的異常交易行爲實施自律監管。

在更早的2019年12月,證監會也曾發文提示可轉債風險,包括正股價格波動的風險、利息損失的風險及提前贖回的風險等。

北京馬曼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曼然在採訪中表示,其可轉債的投資規則是買入“雙低”可轉債,即面值在110以內,轉股溢價率(可轉債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轉股價格-1)最好在30%以內;不買面值在200甚至更高的。

轉股溢價率即關聯了可轉債的贖回風險。以泰晶科技的公告爲例,其觸發的贖回條款爲:在轉股期內,如果公司股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公司有權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

因此,即便此前泰晶科技兩次選擇不提前贖回可轉債,在第三次觸發條款的檔口,上市公司決定對泰晶轉債行使提前贖回權,也完全符合相關規定。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已有超過17家上市公司決定提前贖回其發行的可轉債。

曾經引起一時價格劇烈波動的,還有再升科技在3月9日宣佈的提前贖回。此前,由於再升科技子公司生產口罩熔噴布,上市公司股價連續封板漲停,蜂擁的投資者轉而推高其可轉債,使得再升轉債收盤價超過400元/張,轉股溢價率達到88%。

而提前贖回公告發布後第二日,再升轉債暴跌53%,並在隨後錄得八連陰,截至贖回登記日收盤時,價格跌至120.19元/張。

大跌之後或還有下探

泰晶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石英晶體諧振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相關工藝設備研發、製造的公司,於2016年上市,泰晶轉債爲其在2017年12月發佈,轉股開始日爲2018年6月。

但直至2020年3月,此前穩中有升的泰晶轉債纔開始了它的“過山車之旅”。3月18日,泰晶轉債暴漲65.28%,從192元/張飆升至263.35元/張,並在3月19日再漲38.48%,盤中最高價達420元/張。

上市公司泰晶科技也在當時發佈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股票在3月17日至1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但經公司自查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上交所官網則顯示,泰晶轉債在3月18日至26日期間9次觸及盤中臨時停牌,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理性投資。

提示風險多次,到了5月7日第10次臨時停牌時,泰晶轉債的命運已經註定。47.68%的大跌可能並不是終點,多位分析人士認爲,在本次暴跌之後,泰晶轉債後續還會進一步的下探,直至泰晶轉債的價格與可轉債的靜態價值相當,才能止跌。

聯儲證券首席投顧胡曉輝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提出,隨着近年來可轉債炒作風氣漸濃,由於可轉債打新無需本金,被券商營業部當成獲客工具,大量宣傳,吸引了大量的“小白”用戶進入市場。而這些投資者由於對證券市場知識匱乏,同時貪心貪慾,容易盲目跟風,市場上很多可轉債超出了本身價值。本次事件,有助於可轉債市場降溫,市場會逐步迴歸到價值投資中。

何南野則在談到監管部門在此中的角色時表示,一是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可轉債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工作,最大程度減少普通投資者參與爆炒可轉債的可能性;二是進一步完善可轉債的上市交易機制;三是對存在爆炒的可轉債,要直接介入調查,對涉嫌違法違規的投資者要進行嚴懲,以對市場形成震懾效應。

受泰晶轉債大跌影響,5月7日在市的263只可轉債中,價格下跌的佔比78%。除泰晶轉債外,還有15只可轉債的下跌幅度超過10%,這其中就包括轉股溢價率同樣頗高的橫河轉債、藍盾轉債、模塑轉債等。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陳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