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記者實地探訪了橫店影視基地。爆出橫店影視基地開機率下降,今年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劇集數量下降了30%。有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網上關於影視行業凜冬已至的聲音不絕於耳。彷彿影視行業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觀衆需要更好的觀影體驗,影視人就需要製作出更好的作品。既是改革就需要發現問題,小編整理了現存在於國產影視劇中的幾個問題供大家討論。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有關影視行業弊病問題,相信不管是影評人還是各位影視愛好者、觀衆都能說出個一兩條。

一 、題材單調,過度娛樂化。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各類抗戰神劇,各種古裝穿越,各種狗血愛情劇,強拔主題的尬演,視頻網站虛高的評分,也掩蓋不了大部分影視劇的“爛”。(視頻網站的評分“虛高”問題大概有兩點:一是視頻網站和影視出品人的利益問題故意提高分值。二網友本着“能坑一個是一個的原則”給出五星好評。)

二、過度引用流量明星,作品導致作品質量差。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很多投資方或者導演似乎拍的不是電影而是明星。明星高片酬佔用了電影、電視劇投資的一多半,導致後期製作的時候壓縮成本“5毛特效”滿天飛。除了後期外本來一些必要的情節或者場面也因爲“預算不足”而“節省”了,流量明星的“傲嬌”用替身和特效也不能完全彌補他們的演技。有網友就吐槽過“*晗演技”,“吳京打開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某人卻把它關閉了。”

三、缺少情懷、文化作品不是工廠流水線上的產品、文化是有溫度的。

固然是量變產生質變,近年來電影、電視劇行業大發展。影視行業門檻放低產生了大量的影視作品,這是好事兒。畢竟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是導演、演員和幕後的很多工作人員付出的心血,值得尊敬的。但似乎好的作品也被“擠走了”。這裏我不用“淹沒”這個詞,是認爲“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觀衆觀影水平的已經提升,不會再跟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主流影視人”傻樂。反而一部能給觀衆帶來反思、感悟、能引起內心共鳴的作品纔會讓他們投下“五星好評”的按鍵。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四、小視頻、自媒體的興起導致人才和資本流失。

如果上邊三點說的是內因的話。那這裏提到的應該是外因。當傳統的影視行業(電影、電視劇)正在自娛自樂不顧觀衆體驗的生產批量化標準化作品時候。小視頻、自媒體似乎少了些“官僚”和“自得其樂”。橫店的很多羣演都在拍段子,以前這些以“接戲”爲主業的追求夢想的年輕人,被各種“網紅”的成功吸引了。畢竟,相比把自己的“露臉”機會交給“羣頭”和自己用簡單的手機拍攝的視頻發佈到自媒體網站上來的實際,報酬也很可觀。這裏就列舉了,相信很多看過短視頻的朋友都會發現這一點。現在拍的差不多點的短視頻每月1000元的收入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何況這些羣演本身就有過演戲的經驗或者看過那些導演演戲了,下點功夫自導自演或者朋友之間合作拍段子,直播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兒。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觀衆對影視行業的不買賬,首先讓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感覺到了,2019年以來,全國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對影視行業來說是釜底抽薪。

影視行業的“自得其樂”泡沫破裂了。影視行業似乎迎來寒潮,凜冬已至。也有網友有不同看法

橫店開機率下降30%,明星拍綜藝,羣演拍段子搞直播行業凜冬已至

對此各位看官你怎麼看呢?歡迎再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