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希望他们要听话。也就是说,成人大都希望孩子能听从自己的指挥,或配合自己的安排。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成人越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可能就越不听话,又或者过于听话,凡事都需要成人指引,完全失去自我。

认识一位家长,自己做生意的。平时因为生意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大部分时间孩子都是和老人待在一起。老人对于孩子极为娇纵,孩子说要天上的月亮,老人绝对会连星星一同摘给孩子。孩子也就极为任性,想要什么就必须要满足,否则就撒泼打滚,不达目的不罢休。

家长见情况不妙,只好自己管教,对孩子两天一顿训,三天一顿打。结果孩子确实变老实,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家长面前,孩子就像个木头人,让坐便一动不动坐着,不玩也不说话。如果家长不在跟前,孩子便会时不时发脾气,又吼又叫,还喜欢打人。

传统的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现在许多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被打出来的不一定是“孝子”,也可能是“逆子”。

孟德斯鸠曾说:“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必不可少。

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报以最好的期待,也试图尽最大的努力去教导孩子,但有的时候却往往因为用错了方法,导致事与愿违。

一、造成教育困境的两方面原因

面对这种境况,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育困境呢?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原因,是成人无形中对孩子形成的引领和指导。

成人不再像过去一样,安于生活现状、屈从家长权威和领导威严。他们更多的是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同样的,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和模仿对象,也更乐于争取自己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孩子很少有机会去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孩子们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承担工作和责任。相反,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吃更多的苦,总是尽可能避免孩子遭受任何挫折和失败,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因此反倒让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作为父母,常常无意识地剥夺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取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也就使孩子慢慢丧失了责任感和上进心。​

二、严厉和娇纵的教育方式带来的负面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成人对于对于孩子的教育仍然承袭着传统的的教育方式,要么严厉的惩罚,要么肆意的娇纵。而实际的结果却是,严厉和娇纵并没有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好。

就以吃早餐为例,我们来看看这两种教育的处理方式。

在严厉型的家庭里,母亲准备好早饭,孩子却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而表示拒绝。面对孩子的不同想法和各种挑剔,严厉的母亲会用强制的态度逼迫孩子屈服,或者被孩子激怒,狠狠地教训孩子一顿。​

家长的惩罚能让孩子立即服从家长的指挥,却并不一定给家长带来很好的感受,反而会让家长觉得愧疚。孩子同样的行为也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在严厉型的家庭里,家长操控着孩子达成自己的要求,而在娇纵型的家庭里,则是孩子操控着家长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位妈妈说,他们家的孩子只吃薯片,其他的都不吃。面对孩子的挑剔,家长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无限的满足,最后将孩子培养成为说一不二的小霸王。​

不论是严厉型的教育,还是娇纵型的教育,对于解决当下的问题,或许有一定成效。但长此以往却会发现,这两种教育并不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好,相反,不同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的出现。​

被娇纵养大的孩子,他们不懂得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独立,过于依赖他人。他们的愿意一旦无法被满足,便会觉得是他人的亏欠,而他们所有的能力和精力却只会用在逃避责任上。​

经常遭受严厉教育的孩子,则极易走向两种极端,在抵抗家长的权利斗争中变得叛逆,或者屈于家长的威严丧失自我。

不论是哪种结果,相信都不是家长所期待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带给我们想要的结果呢?​

三、正面教育,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简·尼尔森在《正面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正面管教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

还是以吃早餐为例。正面管教的家长会给出孩子两个选择:面条还是包点?孩子首先选择了包点,却在尝了一口之后,又改变了主意。

这时妈妈没有依从孩子的请求,也没有试图用严厉的态度逼迫孩子,更没有打他。而是用一种尊重的口吻,对孩子说:“好吧,那你出去玩吧,午餐时再见。”

当孩子感到饥饿的时候,向妈妈寻求帮助,妈妈只是对孩子表示同情,然后用坚定的态度安慰孩子,“相信你能挺到中午”。

在正面管教的家庭中,给予孩子选择,让孩子参与决策,同时也让孩子体验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从而在经验中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四、学会四个标准,让管教更有效。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严厉和娇纵无法达成家长期望的有效管教。那么,正面管教又该如何实现呢?掌握正面管教的四个标准,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实现这个愿望。

标准一、以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和善与坚定并行。

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因为挑剔而不吃早餐,当他饿了寻求家长帮助的时候,家长不指责孩子的选择,也不批判孩子的行为,只是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也用坚定的态度表示,错过了早餐,只能等到午餐了。

用尊重、和善的态度,接受孩子的行为,用坚定的态度,表达我们的立场。最终形成有效的纪律,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标准二、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认识。

了解孩子的需求,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助于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认识,建立有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标准三、建立积极的规则,让管教长期有效。

教育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要实现长期的积极影响。

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管教,不如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鼓励孩子参与规则建立,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是我们实现教育长期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标准四、帮助孩子培养的良好品格。

这是有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严厉和娇纵很难实现的。

让孩子自己明白该怎么做,而不是家长教会孩子怎么做。把错误当作学习的好时机,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帮助孩子培养品格,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我们知道影响我们教育的问题,以及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愿意去学习探讨一种全新的管教模式,教育也就会变得简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