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父子之間感情的電影,多到數不勝數。例如《大魚》裏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父親;《當幸福來敲門》裏懷揣夢想與希望的父親;《美麗人生》裏爲兒子編造善意謊言的父親;《我是山姆》裏雖然智商不高卻深愛女兒的父親等等。

父愛,作爲人類情感的一種,它不像母愛一樣細膩又外露,而是內斂又厚重。總會在不經意間,讓人回味無窮。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就把目光放在了這種奇妙的父子感情上,拍攝了一部關於父子的電影《如父如子》。

電影講述了兩對家庭突然得知自己六歲的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的故事。

在東京知名建築公司工作的野野宮良多,事業有成,家境優渥。他與妻子野野宮綠結婚多年,感情甜蜜,生活幸福。二人共同養育着年僅六歲卻聰明伶俐的兒子野野宮慶多。一家的生活平靜美好。

然而,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卻讓這個原本美好的家庭,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原來,慶多並非良多和綠的親生兒子,而是由齋木雄大和尤加利所出。

兩個家庭因爲一個意外,錯抱了彼此的孩子。面對這個多年前造成的誤會,良多和綠陷入了迷茫。

與此同時,雄大和尤加利也產生了不小的困擾,面對養育了很多年的孩子齋木琉晴,他們和良多與綠一樣,不知所措。

就這樣,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家庭,兩個人生軌跡不同的父親,開始有了聯繫和接觸。

只關心成績,不在意內心世界

良多是一個追求很多,事業有成,卻很少陪伴孩子的精英父親,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希望能在物質上給自己家庭最好的生活。

因爲良多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導致他對孩子刻板又嚴厲,有着很強的控制慾。良多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爲他設定的方向成長和發展。

良多的性格和個性,導致他從不在意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在他看來,只要孩子的成績和能力不斷進步,這就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和關心。

我們身邊大多數的父母和良多一樣,他們只要求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和能力,對孩子進行嚴苛的精英教育,希望孩子符合自己的期盼。他們從來也不會去關心孩子內心的世界,不會花費時間和孩子相處。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只會不斷地努力,希望能達到父母的肯定和誇獎。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並不會像大人期望的那樣完美。於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開始了一種惡性循環。

長此以往,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越發生疏,他們看上去好像很平常,實際上孩子內心十分牴觸父母,甚至面對父母充滿了緊張的情緒。

其實,造成父母這種行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他們自己曾經的原生家庭。

人類善於模仿,每個人最開始模仿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當自己的父母這樣對待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在潛意識裏被影響。於是,當自己成人後,便把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照搬過來,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可是,這樣看似正常的家庭關係,其實並不正常。父母需要去看見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不是隻看到孩子外在的軀殼。

沒有富足的生活,卻有足夠的陪伴

另一個家庭則和良多一家截然不同。

齋木雄大開了一家不大不小的電器修理店,他是一個大大咧咧又充滿了市井氣息的父親。

在衆人眼中,並不算是成功人士,而且邋遢又愛佔小便宜的雄大,卻喜歡和孩子在兒童樂園玩耍,給孩子拍照,陪孩子放風箏,甚至還能幫孩子修理好壞掉的玩具。

雄大願意花費自己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和孩子聊天。在孩子面前,他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對他來說,只要孩子們開心就夠了。

在我看來,雄大和良多是完全不同的兩位父親。在社會中,人們更尊敬良多這種社會精英。可是,在孩子們眼中,更想要的是雄大這種可以陪着自己玩耍的父親。

很多人認爲,只要給予足夠的物質,孩子就會快樂。實際上,在小孩子的眼中,他們更想要的是無時無刻的陪伴。

就像雄大說的一樣,“對孩子就是要花時間,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這也是雄大一家可以如此和諧融洽的原因。

雖然看起來這種家庭的氛圍十分庸俗,可是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更懂得如何愛一個人。

這些孩子不會成爲一個個冷冰冰、只懂得利益至上的人,而會長成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善良的人。

這種家庭的父母,會成爲孩子最好的榜樣。在孩子長大後,他們也會溫柔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花費自己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因爲他們明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而言,足夠的陪伴比富足的生活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陪伴比物質更重要

很多事情,在大人眼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例如電影中壞掉又修好的玩具,孩子藏在沙發中的手工花朵,或是雄大帶着孩子們去放的風箏等等。

對於忙於生計,滿眼利益的大人來說,這些真的是微不足道又毫無價值的東西。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事物是他們年幼時的全世界。

有時候,金錢和地位會讓我們迷失自己。我們看不到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看不清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

在如今這個冷漠又浮躁的社會中,願意花費時間,用心陪伴孩子的家長只是少數。更多的人和電影中的良多一樣,忙於工作和事業,忙着賺錢和生計,忽視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情。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他們出生後的第一個“學校”,而父母的陪伴則是對於他們最好的教育。

年幼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懷。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渴望愛和關懷的,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愛,就會造成他們愛的缺失。這種情感缺失,是家長無法彌補,也無法修復的。

因此,身爲父母必須要學會陪伴和關懷自己的孩子,不在孩子的世界裏缺席。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而是不願意去陪伴孩子。在我們看來,忙碌工作了一天後,只希望自己可以放鬆一下心情,也就因此忽視了孩子。可是,爲人父母就必須要盡到父母的職責,我們必須剋制自己,多替孩子考慮,用心陪伴孩子。

陶行知在《致育才之友書》中說過:“家庭中正常關係的失調,是以後產生精神和情緒的各種病態的肥沃的土壤。”

我們只有不斷地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不要把孩子變成一個個缺失情感與愛的“留守兒童”。

每一朵花開了以後就會謝,這是不可改變的事情;每一顆流星墜落後,就不會再出現;每一個孩子在成長時,所發生的改變也是不可逆轉的。

因此,作爲孩子在這個世界是最親近的人,我們必須要成爲孩子成長道路上,那盞閃閃發光的燈,指引孩子成長的方向。而我們如果要成爲那盞燈,我們就必須學會陪伴孩子,瞭解孩子,而不是僅僅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