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

王元开上源世系

贵州·遵义·习水·王盛坤整理

一世王言

言公,乾之子,字伯通谨,(869-930),王通九世孙。生于唐咸通十年己丑(869)年五月初五日午时。言少时习武,长大后从军;,牛存节麾下任都将。据《旧五代史、梁书、牛存节传》载:“三年(894)夏,太祖东讨郓州,存节将军,次故乐亭,其要路, 存节宻与都将言谋入郓垒。十二月,存节迁王言夜伏勇士州西北,以船踰濠,举梯登牌,即而王言不克入―――” 从此,王言改从文职。梁太祖开平二年(908)登戊辰科崔邈榜进士,官授从事郎新安,(西京河南府)邑丞,徙居河南。乾化三年(913)七月任淮西光州定城令(今河南潢川)。末帝贞明二年(916)十月转承务郎,仕江东道信州(今江西省上饶)玉山邑。龙德元年(921)任怀宁邑(安徽西南部。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6)知滑州黎阳令。后唐长兴二年(930)薨,年六十二,卒葬山东莘县群贤堡。至宋天禧初,以曾孙旦贵,宋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许国公。娶姚氏,追封鲁国夫人。生二子:彻和永。

二世王彻

彻公,言长子,字伯通,(892-947), 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892) 五月十五日寅时(一说九月初二日),卒于后晋天福十二年(947)。《旧五代史·唐书·庄宗本纪六》载:“同光元年(923)进士第一”。一说龙德三年(923)。官授承信郎,转承直郎,知河北道信阳州(今河南信阳罗山县罗山邑)。明宗天成二年(927)二月改承德郎,知京西道襄州襄阳府宣成县。长兴元年(930)通判江南湖北道鼎州。清泰元年(934)从后晋高祖镇北平。后晋天福元年(936)八月官粮运。高帝立覃恩,拜江南浙西道杭州临安府太守,二年(937)三月拜左拾遗,迁河北道青州刺史。天福七年(942)从后晋高帝镇北平。天福十二年(947)任嘉善大夫。是年十月卒,合葬莘县群贤堡。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娶田氏,追封沂国夫人。生二子:祜、祉。

三世王祜

祜公,彻长子(919-987),字景叔,行百一,生于后唐贞明五年(919)己卯十二月初一日丑时,其先山西太原祁县人,卒于北宋雍熙四年丁亥(987)九月,享年六十九,卒葬陕西省华州(宋属京兆路,即今长安)安丰里,后迁葬开封。祜少笃志词学,名震京师。举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进士。汉高祖立,隐帝乾祐二年(949)三月,荫补齐州(河北省属)别驾。周初仕魏县(河北属)、南乐(河南属)二县邑令。后周广顺二年(952)七月,拜中顺大夫、江东道池州太守。显德三年(956)二月,入判三司户部勾院。五年(958)三月,拜汴京留守,定居战国时期张仪后裔购得的宅地(汴王城之东)。七年(960)正月,从宋太祖即帝位。建隆元年(960),覃恩拜知制造(掌起皇帝诏令)。二年正月,上命奉使契丹(今蒙古、东三省、热河、察哈尔、绥远及直隶北部地),许王祜回朝,赐官职。四月契丹回。乾德元年(963),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移知光州,迁殿中寺御史。三年知制诰。五年(967)四月,召拜中书舍人,主管中书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办各项文书,起草有关诏令,历代往往由此官渐升宰相)。六年(968),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知潞州。召还,因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命祜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祜以百口之家保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亨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旋知襄州、潭州。开宝二年(969)正月,兼秘书监。四年(971)六月,除右司监直史馆兼知制浩。未几,知开封府。六年(973)十一月,除吏部侍郎。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即位,改任王祜移知河中府,朝赐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宋太宗雍熙四年(987),特拜兵部侍郎。但王祜未及施展才华,便于上任后月余去世。卒葬陕西省华州(宋属京北兆路,即今长安)安丰里。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形国公。据《宋史--列传卷第二八---王祜传》载:“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判门下省,陟所注凝祜多校正,卢多逊与-----因许之多逊素恶祜不比已(卢多逊太平兴国元年(976)拜相),遂出祜为镇国行军司马”。从此,王祜深思直道之人难容于世,再无晋升机会。为表达他对朝廷的忠诚,炎夏之时,在开封所居的庭院中亲手栽种三棵槐树,并对天祷言:“吾王祜若有负朝廷,三棵槐树栽不活。如能栽活,吾之后裔必有为三公者。” 次子王旦果为真宗朝宰相,位列三公之首。槐树郁郁葱葱,印证王祜后裔兴旺发达。为纪念王祜手植三槐之德,后人以这支王氏称为“三槐王氏”,堂号为“三槐堂”,苏东坡为此撰写《三槐堂铭》。后裔遍蕃天下,是中华王氏之大族也。聚任氏,追封徐国夫人。生二子:懿、勉。继聚边氏,追封秦国夫人。生二子:旦、旭。生一女:适国子监承杨光辅。《宋史--有传》

四世王旦

旦公,祜次子(957-1017),因生于凌晨丒时,故取名旦,字子明,敕封魏国公,谥曰“文正”,是北宋最杰出的宰相之一、三槐王氏最优秀的代表。《宋书--卷二百八十二?王旦传》中有其传。

史称旦公自幼颖异不凡,沉默好学有文,六岁便能信口为诗,博学多才,

德器宏远。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及第,历官大理评事,知平江县、监潭州银场,迁著作左郎与编文苑精华诗文。再迁殿中丞,通判郑、濠二州。宋太宗淳化元年(990) 升任右正言、知制诰,专为皇帝起草诏令。淳化二年选中甲科,拜河南江北道徐州通判。同年(991)三月除江北道,陈州别驾,累迁知制诰,加升为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理检院知事、进兵部郎中。淳化四年(993)加封为知贡举、礼部员外郎、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右谏议大夫。宋真宗咸平元年,(997),真宗赵恒即位,对旦公倍加信任,公开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事。咸平三年(1000)官拜给事中、知枢密院。咸平罒年(1001)擢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同年六月权三司使。五年(1002)二月除翰林大学士,契丹犯境,随真宗到潭州。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拜紫金光祿大夫。景德二年(1005)加封为尚书左丞。翌年(1006)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店大学士、拜左相,监俢“两朝国史”,进位太保,位列三公之首,应验祜公植三槐之谕言。真宗总文武大政,朝廷乃至天下康泰民安,以无事治天下。天下称为贤宰相也。

旦公一生为官三七年,居相十二年,一生胸怀磊落,祟尚儒学,忧国忧民。为人谨言寸行,宽宏大量。做事严以责已,宽以待人,确有宰相大度。他肎非凡之才,军国大事均参与决策,遇国事异同。处理内政外交事务非常得体,深得真宗信赖,事无大小,非王旦一言不做定论。忠贞冠世,功绩卓异,堪称“一代贤相”、“太平良相”,是为宋代大功臣。

旦公身居高位,他为人极具忠义道德,胸襟阔达,有谤不校,胸怀若谷,不计得失,又知人善用,任人为贤,荐引提拔大批英才,多提拔端重之士,既不盲目定义,更不图荐人报答,品德感人。北宋名臣、枢宻使寇准多次在真宗面前批评旦的过失,而王旦反而称赞寇准的德才,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旦公身患重病,真宗去探望他时问:“卿今疾亟,万一有不讳,使朕以天下是付之谁乎?”王旦极力向真宗推荐寇准。后来,寇准果然当上了宰相。寇准感慨万千,自愧不如。

旦公自俸廉洁,严守家教门风。平生俭约自励,事寡少尽礼,与弟旭友爱,为政清廉自守。宋真宗以其所居室陋,欲为其修缮,王旦却以:“此为先人旧庐” 而谢辞了。

对于后代的婚姻,均求寒素之家,不讲究门弟。为了不使子孙争,则均让其自立,也不置田宅。病重时,朝廷赐他白金500两,他作表辞谢,令人把白金退回宮中。他在家训中吿戒儿子雍、冲、素:“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得厚葬,以金玉置柩中”。临终时告戒子孙“我考虑,死后慎勿以一文钱物入在柩中。汉文帝有言:‘纸衣瓦棺藏我’。” 故而王旦死后薄葬,始服金带,盖棺以纸易之,实乃难能可贵。

旦公卒于真宗天禧元年(1017)。卒后,宋真宗临其丧恸,废朝三日,举国致哀,谥曰“文正”,诏王旦灵位配享真宗庙廷,并建碑御笔亲篆:“全德元老之碑” 额。且赐书御题:“朕之有文正如天之有日,文正之遇朕如龙之得水。天无日不明,龙无水不神”。仁宗至和二年(1055),欧阳修奉诏撰写《宋太保文正王公神道碑文》(并序。)在撰写的墓志铭中说:“真宗临哭,辍朝三日,发哀于苑中。其子弟、门人、故吏皆被恩泽。即以是年十一月庚申葬旦公于河南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祖墓”。聚赵氏,参知政事景肃公赵昌彥之女,封荣国夫人。继聚张氏,生三子四女。三子:雍、冲、素。四女:长适太子太傅忠显公韩亿,次适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苏耆,三适右正言范令孙,四适观文殿龙图直学士、兵部郎中惠穆公吕公弼,均为北宋名人。三子中数幼子王素最为杰出。《宋史》有传。

旦长子雍,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大理评事,仕转运按察使。葬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先茔之次。聚李氏,继聚吕氏,生三子:恰、整、简,举家迁越之钱清。后裔分别迁居江苏、安徽、浙江、贵州等地。

旦次子冲(988-1029)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举进士仕元城令,迁将作监主簿,历司农丞。生四子:庆、吉、靖、革。后裔迁居江山、建德、武陵、台州、山阴、建康、长兴、浦江、鄞县、东阳、嵊县、诸暨等地。

旦三子素(1007-1073)赐进士出生身,仕屯田员外郎,御史中丞。因贬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贤,擢知谏院,累官至天章阁待制,龙图直学士,以工部尚书致仕,谥曰懿敏。素四、五世孙始随宋室南渡,迁浙江余姚、山阴、婺州、铅山、诸暨、箫山、东洞庭、金华、镇海、会稽、湖北等地。生九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

在素的九子中,以四子巩为最显。但对巩的儿子有多种说法,按王庸敬的《王氏通谱》载,奇、时、由、皋等四子,另有二子早夭。但据溧阳《东坡王氏宗谱》载,皋有兄如京,为抗金名将。另据广西《湘浦王氏宗谱》载,巩赴广西全州避难时带去子名得全,繁衍至今为湘浦王氏。

巩长子(厚的继子)奇的后裔为著名的余姚王守仁支。巩子时有著名的苏州东洞庭支。巩幼子皋荫补修武郎,迁武略将军,进太尉,扈太后驾南渡,遂家苏州荻扁(现苏州相城区太平镇。)皋次子铎守父旧业,为中沙支祖;长子易袭父爵由荻扁仟居昆山,为东沙支祖;三子允历显谟阁直学士,以枢宻副使提举崇道观权半常州府事,卜居无锡南方泉沙头,为西沙支祖。三沙王氏共有八百多支,现有人口百万之多。

五世王素

素公,旦三子,字仲仪,又字朴夫(1007-1073),谥曰“懿敏”公。据《宋史?王素传》卷三百二记载:素公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丁未八月二十四日辰时,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癸丑月,享年六十七岁。

王素是北宋著名官吏,三槐王氏第五代中的佼佼者,天资聪颖,能恪守祖业。十一岁丧父,天禧元年(1017),真宗推恩灵孤,荫补为太常寺太祝。天圣五年(1027)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濮州(今山东鄄城),御使中丞孔道辅荐为侍御史。明道元年(1032)二月,赴召首以学士就第,迁荆湖北道荆州江陵府刺史,孔道辅遭贬后出知鄂州府(今湖北武昌)。庆历二年(1042),任山东道冀州刺使,陕西路经略按抚使、江淮两浙都转运使、御使、擢天章阁待制,淮南郡转运按察使,改知渭州(今甘肃平凉),迁龙图直学士,出知定州(河北定县)、成都府。庆历六年(1046)八月,知谏院同判,擢国子监,拜右正言知制诰。皇祐元年(1050),拜工部尚书。至和元年(1054)七月,兼招讨使,奉宁军节度使。嘉佑七年(1062),致仕银青荣祿大夫。治平初(1064),夏人寇静边砦。召拜端明殿学士,复知渭州。神宗熙宁元年(1068),仍以枢宻使直学士知太原府,入朝后官拜工部尚书,以旧职致仕归第。与欧阳修、蔡襄、余靖合称“四谏臣”,犯颜敢谏,名扬天下,是宋代最著名的谏官之一。出入侍从、将帅达三十余年。直至病逝,谥曰“懿敏”公,葬于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祖墓文正公原下。王珪为他作《墓志铭》,张方平为他作《神道碑》。素公原配李氏,为礼部尚书李维之女,封同安郡夫人。生二子:厚、固;继聚滕氏,给事中滕涉之女,封安康郡夫人,生四子:坚、巩、本、硕。三聚张氏,太傅士逊之女,封永嘉郡夫人,生三子:凝、常、奥。三位夫人共生九子二女: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奧。长子厚为进世及第,但早卒,以王巩长子奇为嗣。次子固官大理评事;三子坚任光禄寺丞;六子硕任大理评事;七子凝任秘书省正字;九子奥任将作监主簿。长女适将作监丞李,次女适文居中。《宋史》有传。在素的九子中,以四子巩为最显。按王庸敬的《王氏通谱》载,奇、时、由、皋等四子,另有二子早夭。但据溧阳《东坡王氏宗谱》载,皋有兄如京,为抗金名将。另据广西《湘浦王氏宗谱》载,巩赴广西全州避难时带去子名得全,繁衍至今为湘浦王氏。

素公四、五世孙始随宋室南渡迁浙江余姚、山荫、婺州、铅山、诸暨、萧山、东洞庭、金华、镇海、会稽、甘肃、湖北等地。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