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誓死要撐下去的ofo稀稀拉拉地散落在街頭,任憑凋零的樹葉落在身上。眼看着就寒冬將至,ofo能捱過去嗎?

與之相比,春風得意的是哈羅單車,數據顯示,今年6月哈羅單車的日訂單數超過了摩拜和ofo的總和。這得益於企業成功的戰略選擇:避開摩拜和ofo激烈血戰的一線城市,在看似市場更小的二三四線開疆拓土,收割了大量長尾用戶。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文章截圖)

一個正確的戰略選擇可以成就一個企業,一個正確的戰略選擇可以包容平庸的戰術打法。特勞特和里斯在《商戰》中提到了幾種戰略選擇:假設一個市場中有100家企業,只有行業老大有資格打“防禦戰”,老二老三可以打“進攻戰”,老四老五老六打“側翼戰”,最後94家企業因爲實力懸殊只好打“游擊戰”。

那麼,這四種戰略,都要怎麼打?

防禦戰:堅守陣地,逼退對手

只有市場上的領導企業才應該考慮守勢,因爲它們必須時刻牢記:“總有刁民想害朕”。市場是開放而殘酷的,你要時刻準備阻擊競爭者的進攻,打一場反擊防禦戰。

格蘭仕和美的曾打過一場教科書級的防禦戰。

千禧年前後,格蘭仕依靠低價策略佔據了全球微波爐市場70%的份額(我記得應該包括代工產品),成爲當之無愧的霸主。

而針對格蘭仕的低價策略,美的攜巨資發起了進攻:推出了具備“蒸”功能的微波爐,並起草了微波爐“蒸”的行業標準,同時發動輿論戰,宣稱微波爐進入了“蒸”時代,宣佈銷量上“美的全面超越格蘭仕”(其實是一篇軟文,引用了中怡康的數據),硬是從格蘭仕手中搶走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面對美的咄咄逼人,格蘭仕迅速還擊,在產品上全線佈陣“蒸、烤、燒、煮、炸、煎”的全能型微波爐,並以行業老大的身份宣稱:微波爐升級換代,現在是全能型微波爐的時代。

輿論上,在美的“蒸標準”被指出有“僞標準”之嫌的同時,宣稱美的的高銷量是通過回購造成的(類似於淘寶刷單),一時間,“回購門”造假成了家電行業的談資。

產業上,格蘭仕以20億資金殺入美的賴以生存的空調市場,高調地利用各種措施吸引美的的人才。此舉動搖了美的根基。

這次反擊雖然打得漂亮,但也帶來了反思:行業老大最好的防禦策略,不是原地等待敵人,而是“自己攻擊自己”,率先升級產品、帶動產業,競爭對手就很難正面發起進攻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吉列的案例。

進攻戰:緊抓軟肋,窮追猛打

進攻戰,是四種戰役中最難打的一種。“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而進攻戰就相當於攻城,而且是仰攻,是不得已。沒有超過對手3倍的兵力(預算和資源),幾乎沒有勝算。

在對600家公司爲期兩年的調查中發現,只有20%發動進攻戰的公司的市佔率提高了2%(或2%以上)。大多數的進攻戰都鎩羽而歸。而進攻戰成功的關鍵,是洞悉行業老大的弱點。

十三年前,搜索引擎有百度、谷歌、雅虎三大平臺。當時的百度,日子並不好過,被網友戲謔爲屌絲的搜索引擎,而使用谷歌的人總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百度,要怎麼做,才能讓網友重新審視自己?

2005年,百度推出了一則短片《唐伯虎篇》。僅一個月,片子就有了超過2000萬的點擊率。

百度《唐伯虎篇》

百度能夠贏得網民的支持,是“百度更懂中文”這句話背後的策略。

看過片子的人,在百度的誘導下,下意識地會想:說得對啊,土生土長的百度當然更懂中文(而且百度還利用了網民的民族情結)。

谷歌是真的不懂中文嗎?未必。百度攻擊的是谷歌在消費者心理上的弱點(劃重點,是心理上的弱點,我們下意識的覺得國外的谷歌應該在中文搜索上要弱於本土企業,至於谷歌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弱點不重要),通過一則小短片,以幽默的方式,讓大多數網民信了。

在互聯網上試水成功之後,百度將小短片剪輯成精簡版,投放了電視廣告。藉助強勢的電視媒體,進一步強化了“百度更懂中文”的形象。同年,《唐伯虎篇》榮獲了12屆中國廣告節全場大獎。

行業老大看上去特別強大,但是就算是一家市場份額爲100%的企業,也有可能被攻擊。攻擊前,你必須找到老大強勢中的內在弱點,而不是傻頭傻腦地直接正面交鋒。

側翼戰:找準空位,發動奇襲

所謂側翼戰,就是在市場空白領域推出有創新部分的新產品,讓用戶把你的產品歸爲新品類。要想發動一次真正的側翼戰,你必須第一個搶佔細分市場。

深受定位理論影響的寶潔,通過多品牌戰略將洗髮水這一大品類逐個細分,飄柔主打柔順、潘婷主打滋養、海飛絲主打去屑、沙宣主打專業美髮護髮。通過多年的廣告傳播,各個品牌的標籤在用戶心智中已經形成。聯合利華在推出清揚時,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市場局面。

聯合利華決定用清揚側翼阻擊海飛絲,把去屑市場分成了男士去屑、女士去屑。在小S、C羅等明星的廣告轟炸下,清揚讓消費者認識到男女髮質的不同,去屑需要區別對待。

雖然在市場表現上,清揚女士沒有男士好,但是清揚至少做到了當提及去屑洗髮水,大家能夠想到的不止有海飛絲,還有清揚,尤其是清揚男士。

從市場空位看,清揚採用的是人羣側翼戰,打得準,也打得狠。類似的還有價位、大小、渠道、功能特性等側翼戰,關鍵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其實側翼戰的難點在於找到有潛力的市場空位)。

游擊戰:寧**頭,不做鳳尾

在大池塘做條小魚,容易被大魚喫掉,不如到小池塘做條大魚。

找到一個細分市場,小得能夠守得住,足夠安全,安全到連大品牌都懶得搭理你。

不要小瞧小市場,也不要不屑游擊戰。要知道,在一個行業中,能夠發動有規模的商戰的就那麼幾家,大多數企業都是在打游擊。遊擊打得好,照樣可以過得有聲有色,比如,被雪藏多年後復出的北冰洋。

談到北冰洋,在北京人眼裏,它是很多人兒時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代人的時代縮影。以至於,在北冰洋消失的歲月裏,依然有很多人惦念着。

慶幸北冰洋在2011年重裝上市,推出了新一代北冰洋汽水。在市場開拓方面,北冰洋主做區域市場,步步穩紮穩打。第一步,主打懷舊,復興北京、天津等北方市場。這些地方本就有着北冰洋的基礎,市場相對好開拓。第二步,積極拓展西南市場,進入川渝一帶,通過場景營銷讓北冰洋成爲火鍋、串串的絕配。

去查了相關數據,2017年北冰洋年銷600萬箱,僅在北京市場就賣到了5個億(人民幣)。相比較可口可樂一個季度的89億(美元),北冰洋的市場成績真的不值一提。但作爲一個區域品牌,這個成績已經很棒了。

在游擊戰中,北冰洋打的是地理游擊戰,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游擊戰術。除此還有,人羣游擊戰,比如針對樂互宜的老年人紙尿褲;高端游擊戰,比如動輒幾百萬的勞斯萊斯。至於,產品游擊戰、行業游擊戰、發展同盟,就不一一舉例了,有興趣的自己看書查吧。

四種戰略戰,大致講完了。我們總結一下:

1、防禦戰:堅守陣地,逼退對手

只有行業領導者纔有資格打防禦戰,要保持警惕“總有刁民想害朕”

最好的防禦策略是,有勇氣攻擊自己,通過不斷創新,使自己永遠領先於行業

2、進攻戰:緊抓軟肋,窮追猛打

重點研究領導者的弱點,並向這一弱點發起進攻

領導者的弱點,並非實質意義上的弱點,而是消費者心理上的弱點

3、側翼戰:找準空位,發動奇襲

側翼行動是找到市場空位,搶佔細分市場

一旦奇襲成功,記得要趁勝追擊,守住勝利果實

4、游擊戰:寧**頭,不做鳳尾

找到一個細分市場,要小得足以守得住

不管你多麼成功,永遠不要像領導者那樣行動

最後,切記商業上的“戰爭”是在消費者心智上展開的,戰略上的成功可以寬容戰術上的平庸;而戰術上的成功無法掩蓋戰略上的失敗。美國駐越總司令曾對越戰有過這樣一句評價:我們贏得了每一次戰鬥,但卻輸掉了戰爭。

商戰上也是這個道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