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的改善

離不開每個人的維護

北京已全面進入垃圾分類“新紀元”

你,跟上節奏了嗎?

“生活垃圾有立法,

分成四類不復雜。

廚餘、有害、可回收,——其他!”

這是一段海淀街道小南莊社區居民

自編自演的垃圾分類“三句半”

這裏正流行着一場垃圾分類的新時尚~

海淀街道根據轄區內各社區的

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

分批分類建立了多種垃圾分類驛站

4月中旬就已實現

所轄32個社區垃圾分類驛站全覆蓋!

其中,在三環、人大南、小南莊社區

建立了全品類智能櫃機分類驛站

用“互聯網+”模式助力垃圾分類

在三環社區

智能櫃機不僅包含了

“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3大類

還將“可回收垃圾”另外細分出了

“紙類回收”、“紡織物回收”、

“塑料回收”、“金屬回收”4小類

居民可對着智能櫃機中央的屏幕“刷臉”

輕輕鬆鬆按照提示操作

將垃圾投放到相應的分類桶中

別小看了這個智能櫃機

它不僅能通過“垃圾換積分”的形式

提高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還可以將垃圾進行分類稱重、分類計量

據海淀街道城管科副科長李欣介紹

通過智能櫃機後端系統的分析

可以掌握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參與率

同時,方便對接不同品類垃圾消納後端

爲今後進行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

提供數據支撐

簡單地說,使用了智能櫃機後

社區內幾成的居民參與了垃圾分類?

居民每日投放各類垃圾多少量?

配備多少個垃圾桶、多少輛垃圾轉運車

可以滿足居民的需求?

......

這些問題將一目瞭然

這樣一來

不僅使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安排和開展

更有了底氣~

還可將數據進行估算推及全街道

對全街道的垃圾分類工作

做到“心裏有數”!

除了全品類智能櫃機分類驛站

在小南莊社區還配套設立了

“營養土轉化站”

這個垃圾站可將廚餘垃圾瀝水瀝油

油水分離後進行攪拌、破碎、烘乾

再放入密閉罐後2至3天

將其轉化成營養土

通過這個設備

可將社區的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

真是非常方便非常環保啊!

另外,海淀街道在稻南、稻北、

蘇州橋西、芙蓉裏4個社區

也建立了垃圾分類新型模式分類驛站

其中,蘇州橋西社區

定時定點回收廚餘垃圾

目前,社區已引進“黑水虻”

探索將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

▲蘇州橋西社區內設置了用於飼養黑水虻的空間

另外

海淀街道在碧水雲天、倒座廟等

其他25個社區也新建了

基本達標垃圾分類驛站

▲飛達社區的垃圾分類引導員正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

▲新區社區新建基本達標分類驛站

▲三義廟社區新建基本達標分類驛站

不得不說,原來

垃圾分類還有這麼多的玩法、

這麼深的門道呢!

下一步

海淀街道計劃在稻香園西等3個社區

加裝垃圾全品類智能分類櫃機

在蘇州橋西和小南莊社區

建立垃圾分類體驗中心

並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

在轄區樓宇、醫院、學校、社區等

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通過以上舉措

充分調動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

全面實現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管理

張紫瑜 / 文

姜志發 / 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