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區域一系列的政府職能改革創新,在政務服務領域促生了衆多陝西乃至西北第一:首張支付寶簽章營業執照、首張僅憑身份證辦理的個體營業執照、首張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營業執照、首個24小時無人值守政務服務區、首個下沉寫字樓的“政務服務驛站”、首個身份證電子證照政務應用、首批智能語音登記註冊機器人終端、首個自助辦稅服務區、網上辦稅體驗區等等,這些首創業務極大提高了企業獲得感,爲全市營商環境優化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顯示,西安營商環境綜合排名進入前10,其中政務環境評價進入前5。其中,“創新推進中歐班列發展模式、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併新模式、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3項案例在全國複製推廣,“設立‘互聯網+政務服務’驛站、政務服務容缺受理、24小時自助信包箱、徵信服務與政務服務聯動、內保外貸金融創新、信用金融服務創新”6項案例在全省複製推廣,形成一批自貿“西安樣本”。

4月11日,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區域舉辦揭牌兩週年新聞發佈會。西安市商務局局長、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委會主任呂恆軍,西安海關副關長應小莉,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巡視員孫益國,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龐波進行新聞發佈。

西安市商務局局長、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委會主任呂恆軍介紹了兩年來西安區域改革創新成果。

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來,西安區域完成了127項改革試點任務,形成136項創新案例。其中,“創新推進中歐班列發展模式、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併新模式、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3項案例在全國複製推廣,“設立‘互聯網+政務服務’驛站、政務服務容缺受理、24小時自助信包箱、徵信服務與政務服務聯動、內保外貸金融創新、信用金融服務創新”6項案例在全省複製推廣,形成一批自貿“西安樣本”。

據瞭解,西安區域通過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備案、告知承諾和優化准入管理的改革方式完善市場準入管理,使企業辦證更加便捷高效,目前改革範圍已擴展到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6個開發區。實行網上核名、微信登記等多渠道、多平臺註冊,實現了企業註冊登記“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多證聯辦” 和全程電子化,辦理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時效提升95%以上。

西安區域一系列的政府職能改革創新,在政務服務領域促生了衆多陝西乃至西北第一:首張支付寶簽章營業執照、首張僅憑身份證辦理的個體營業執照、首張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營業執照、首個24小時無人值守政務服務區、首個下沉寫字樓的“政務服務驛站”、首個身份證電子證照政務應用、首批智能語音登記註冊機器人終端、首個自助辦稅服務區、網上辦稅體驗區等等,這些首創業務極大提高了企業獲得感,爲全市營商環境優化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顯示,西安營商環境綜合排名進入前10,其中政務環境評價進入前5。

在埋頭改革創新的同時,西安區域加強與西部省市交流,通過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和發展平臺,輻射帶動西部區域協同發展。與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共享自貿試驗區創新平臺,創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方式。鼓勵愛菊糧油在阿拉山口擴大糧油加工基地生產規模,增強西部地區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聯合新疆等省份組織中歐班列貨源,創新換裝分撥在西部開展“長安號”多式聯運,打造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依託西安科技大市場,建立國內首個實現科技資源要素信息高速流轉和有效分發的雲服務公司,協助青海西寧、山西運城等10餘個中西部城市建設區域科技創新綜合服務體系。依託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軍民融合(西安)試點平臺,推動西部地區科技協同創新發展。與唐山港合作在西安港設立內陸港,豐富西部地區向東物流通道,提升自貿試驗區對西部地區的服務能力。與青島、寧波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開行海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推動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無縫銜接。

西安市商務局局長、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委會主任呂恆軍表示,西安區域正在不斷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開通了西安至歐洲、中亞、西亞11條跨國鐵路貨運幹線,覆蓋絲路沿線44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235列,運送貨物120.2萬噸,貨值17.2億美元,實現跨越式發展。新增“襄西歐”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陸海聯運班列,在德國法蘭克福等地設立8處“海外倉”,形成服務“一帶一路”的國際、國內、區域物流通道。

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方面,西安區域也在不斷探索新模式,人文交流由傳統的文化、廣電、出版、文物領域,向科技、教育、旅遊、體育、金融、人才等領域擴展。成立淘寶大學絲綢之路培訓基地、舉辦鐵路專業人才研修班、舉辦“一帶一路”商務精英訓練營,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家進行商務培訓。舉辦西部海外文化藝術品保稅拍賣活動,探索藝術品保稅拍賣模式。設立“一帶一路”貿易之家,搭建產品展示、項目推介、經貿交流平臺。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商務中心,開展“中俄地方經貿合作論壇”“絲路國際人文交流行動”等30餘場主題活動。開展中俄青年創業交流,促進中俄創業青年人文交流互訪。

通過自貿試驗區一系列深化改革、“首創性”探索,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來,西安區域新增市場主體34835家,註冊資本4404.94億元,註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465家。兩年的新增市場主體數,達到成立前該片區域歷年市場主體數的1.5倍。新增專利申請5994件,新增專利授權1746件,新增高技術企業2969家,高技術企業營業收入547.12億元。2018年,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吸引企業12975家,進出口總額2640.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37.1億美元,稅收收入102.3億元。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以西安市0.7%的面積,創造了全市79.9%的進出口、58.4%的實際利用外資、18.4%的稅收。

西安海關副關長應小莉在發佈中指出,2019年,西安海關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創新和制度複製推廣力度,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交流,結合《國務院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若干意見》中相關的優惠措施,加快制度落地進程;探索創新服務貿易海關監管制度,對自貿試驗區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試點取消工單核銷和單號管理等措施,優化我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大力推進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壓縮通關時間的工作部署。出臺務實管用措施,推動整體通關流程“去繁就簡”,加快實現申報單證、業務系統、風險防控、指令下達、現場執法“五統一”。

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副巡視員孫益國表示,市市場監管局將在西安自貿試驗區各功能片區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今年將重點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依託“一網通辦”平臺優化“一窗受理”;大力推行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系統;着力破解企業“准入不準營”問題;解決企業“註銷難”問題;籌建中國(西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

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龐波在發佈中表示,自貿試驗區設立兩年來,西安區域在金融領域市場化放權持續推進。獲批“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成爲全國第6個、西北唯一試點地區。同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如經開片區創新“雲稅貸”企業融資模式,依靠納稅信息爲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圍繞“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定位,建行陝西分行、西安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文化企業簽署戰略協議,推動金融與文化融合。多家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分公司、營業部落戶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灞柳基金小鎮吸引數百家基金企業入駐,成爲全國知名基金小鎮之一。一系列改革舉措,促使企業資本市場融資能力不斷提高,註冊在自貿試驗區的上市公司有26家,2017年至今首發及再融資158億元。接下來,市金融工作局將不斷完善金融創新政策框架,深化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國際大型金融機構來西安設立分支機構、開展金融業務,爲自貿試驗區金融國際化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來源:西安發佈

本期編輯:彭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