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說到軍神韓信,曾被譽爲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併成功著有兵法三篇,深受後人敬仰。
這時,可能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其父母早亡,自小孤苦伶仃,文武之能又是從何而得?
一、兵書戰策習自先父
歷史多有記載,韓信自小父母雙亡,靠釣魚換取錢糧維持生計,屢遭左鄰右舍的歧視與羞辱。當時,河邊有一位洗衣老婦見其可憐,便時常接濟於他。
期間,由於韓信時常腰懸寶劍,又自視甚高,言行異於常人。街上一屠夫見之,嗤之以鼻,當衆上前挑釁,羞辱其雖人高馬大,卻無甚膽色,還一天的心比天高。當屠夫出言道:你個膽小鬼,若不敢用劍刺我,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韓信略一權衡,便俯身從其胯下爬了過去,這就是後世聞名的歷史經典“胯下之辱”。
但是,這一過程中,有一點可能與真實的真相有點出入,那就是韓信自小孤苦無依。
其實不然,據廣西部分韋氏族譜記錄,韓信父親全名爲韓臣顏(有待考證),曾爲戰國時間韓國的貴族公子,韓國被秦軍攻破後,同妻子逃亡至蘇省淮陰縣一帶。其熟知兵法和擊劍,自小便親授韓信擊劍之藝與軍略之能。
公元前214,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韓信之父不幸被徵調徭役,最後不知所終,十有八九應當死於役期。那時,韓信已有十六歲,在古代也算是個大人。但是,爲何後世歷史要講其自小孤苦呢?難道是想烘托其成長與發展的輝煌之路。
所以,對於這一點,祥子是比較認可的。要不然,難道天下有不學自通的神人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也因此,韓信纔會經常腰懸寶劍,堅定理想志向,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願妄動刀劍毀掉自己的理想前程。
二、基層軍旅磨礪出的軍事幹才
公元前209年,當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爆發,推翻秦王朝暴政的序幕也正在全國徐徐拉開。此時,二十三歲的韓信,深感自己的機會即將來臨,遂隻身投奔起義頭領項梁,從此留在軍人,成爲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
第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戰死後,韓信又歸屬在了項羽麾下,僅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之職。期間,項羽的作戰風格均爲武力強推,而韓卻能思慮出諸多的計謀,以最少的傷亡實現最大的戰果,並多次向項羽建議,均不併採納。這對於胸懷壯志的韓信而言,又熟識軍略的韓信來說,這樣的職位根本無法發揮出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根本沒有前途可言。
爲此,又是二年後(公元前206年),當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抓住機會,毅然逃離項羽的楚營,投奔到了漢王劉邦麾下。雖然,經夏侯嬰推薦,韓信被任命爲治粟都尉,但依然難以一展人生抱負。無奈之下,韓信又再次出逃,打算令覓明主。
這時,曾與韓信有過深入交流的蕭何外出公辦歸來,聽聞韓信已經出逃,來不及向劉邦言明,便連夜帶人前去追趕韓信。雖然,這一過程被劉邦誤會成蕭何離他而去。
這也是後來有名的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
當蕭何追韓信歸來後,劉邦纔在蕭何的極力舉薦下,重視起了韓信,並最終齋戒登壇拜其爲大將軍,統帥全軍。
之所以,韓信之後能有出色的軍略才能,與其基層軍中的磨礪是分不開的,更與劉邦的重用是分不開的。
三、重用實踐造就的軍事大能
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四年基層軍隊的磨礪,韓信接任大將軍後,理念與實際的結合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從而能在實戰中靈活運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夏陽偷渡、臨晉設疑、背水爲營、木罌渡軍、拔幟易幟、十面埋伏、沈沙決水、四面楚歌、傳檄而定、半渡而擊等等謀略,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終爲劉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爲了西漢帝國的開國功臣,蕭何、張良並列爲漢初三傑。
同時,也成就了“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千年典故。
對此,大家怎麼看?
圖片來源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