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告

立冬过后,华南地区养殖户陆陆续续搭棚,准备进入冬棚虾养殖阶段,为一年的养殖最后一搏。下面我们整理了网友给大家支招冬棚养殖技术关键点:

冬棚养殖要点

一:注意棚内换气:冬棚由于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似白水塘,所以在池底、池水中逸出的气体都能自然的挥发到空中,冬棚往往只能局限于棚内形成水~气再循环而影响了水质。所以冬棚一定要在保温的前提下保持通风换气,可以说冬棚换气对冬棚养殖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冬棚换气通风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通底管,只要选对了鼓风机,打进池中的水就不会带油味避免了过去底增氧的副作用,同时在不断充分换气过程中能轻微的(1~2度左右)提高水温,这是冬棚换气的首选方法。若是无底管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的方法是定期打开棚口通风,这方法似效率较底,所以水太浓、带味时还是用一次氧化底净帮助一下为上,这样可以帮助减少池中的有害气体的生成。

二:慎用消毒剂:冬棚本身由于阳光、水温、季节等原因,藻的生理并不处于旺盛状态,一旦杀了很难恢复,氨氮、亚硝酸盐很容易升高,为保证水中的氮循环进行一般不要随意用消毒剂。要是水中有腥味可以泼施康露一瓶/三亩,水确实太浓就用一次氧化底净即可。

三:控好料,不要胡乱加料,水温确实低时甚至把料全停了,避免水温回升时出现水突然骤浓。

四:搭棚和拆棚时应渐拆或渐复膜,别一下子就搞好,使虾有一个适应过程。太急的拆、盖棚有时还真让不少养户吃亏。

五: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棚内外的水温会相差很大,所以一般条件中冬棚是很难靠换水来调整水的质量。所以平时要综合管理好,除控制好投料量时若藻色偏差不妨用一次解毒水新活刺激藻生长,不要反复靠肥料来刺激藻的生长,若水太浓则可以用一次氧化底净。尽管水色会变得好看也不适合用聚合铝等凝絮剂来沉降悬浮物。

六:注意主动增氧,天雾大时每亩用二百克氧宝可以减少很多麻烦,也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对虾冬棚养殖水底增氧很关键

在两广,特别是全膜池塘冬棚养殖冬虾密度大,而又通风不畅,空气不流通,水体溶氧极低。另外冬天早晚温差极大,造成水体分层,形成由于底层缺氧引起的亚缺氧状态。出现亚缺氧状态时,对虾通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容易产生应激,暴发疾病。

在冬棚养殖中,单独使用传统的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对虾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在原有的水车式增氧机的前提下加装水底曝气增氧机,把棚外新鲜空气经过高压气泵压缩加温后直接输到池塘底部。从池底往上向水体散气补充氧气,使水底水面保持一样高的溶解氧,达到5mg\L以上。防止底层缺氧引起的水体亚缺氧。能有效消除池塘的温越层、氧跃层、海水密度越层,补充池塘底部氧气,达到池塘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条件的目的,其应用效果已在冬棚对虾养殖中得到证实。另外,保证底部溶解氧含量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加快有机废物的降解,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活化池塘底质,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并防止由于溶氧不足而产生的、对对虾产生极大危害的亚硝酸盐、氨氮及硫化氢的生成。防止对虾产生应激,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成功率。

冬棚养虾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

冬棚养虾容易缺氧,特别是凌晨4时至7时最容易缺氧,因此,开增氧机时间应在每天晚上。此外,在养殖中后期,以及雨天、阴天应及时开机。中午,阳光充足,光合作用较强,一般不容易缺氧。中午开机的目的,主要是搅动水体,使上下层水体产生对流,把表层和上层饱和氧气送到底层,同时把底层或下层低氧或缺氧水体送到上层,并把其无机盐带到上层,为上层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在使用增氧机时,最需注意的是要坚持巡塘,以防止因故而发生停电。这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视。此外,应克服怕多用电的思想。用电,特别是长时间用电,谁都心痛,但由于养虾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必须首先保证池中有足够溶氧,防止事故的发生。一个池塘通常有10亩左右,若以亩产400公斤,每公斤30元计,产值达12万元。这12万元,有可能由于缺氧,在一夜之间丧失。有经验的虾农讲得好,宁愿开机多用电,也不能因为节约用电而缺氧。可以这样讲,保证池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是对虾养殖成功关键中的关键,这对于冬棚养虾特别重要。

总结

冬棚养殖周期性比较长,成本大,风险大,但利润也大,要想在冬棚养虾中赚大钱,强化稳定水体、强化营养、提高溶解氧等技术是保证对虾在冬季正常生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稳定水质、预防应对极端寒流天气出现的病症仍然是重点。做好细节管理才能真正的降低风险,提高冬棚养成率。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