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全面反映《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實施進程,國家統計局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和資料,對《綱要》在健康、教育、經濟、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環境、法律等七個領域2018年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表明,《綱要》實施總體進展順利,多數目標已提前達標,但部分領域中個別指標尚存差距。

一、《綱要》各領域的實施情況

(一)婦女與健康。

1.孕產婦保健水平提高。2018年,孕產婦健康保健的各項指標繼續提高,孕產婦住院分娩率自2012年起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2018年,住院分娩率爲99.9%,與上年持平,高於2010年2.1個百分點;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爲89.9%,比上年略升0.3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5.8個百分點。與2010年相比,孕產婦產前檢查率、產後訪視率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孕產婦死亡率持續降低。2018年,孕產婦死亡率18.3/10萬,比上年降低6.6%,比2010年降低39%,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同期城市與農村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爲15.5/10萬和19.9/10萬,分別比上年降低6.6%和5.7%,比2010年降低47.8%和33.9%(見圖1)。

圖1 2010—2018年孕產婦死亡率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3.婦女生殖保健服務不斷加強。國家實施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普及避孕節育、優生優育和生殖健康知識,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全國已婚育齡婦女避孕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截至2018年底,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已覆蓋全國所有貧困縣。婦女常見病篩查率經過幾年低位徘徊後有了明顯上升,由2010年的61.2%上升到2018年的75.5%,提高14.3個百分點,比2017年提高8.6個百分點,但距《綱要》規定的“達到80%以上”的目標仍有差距(見圖2)。

圖2 2010—2018年婦女常見病篩查率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二)婦女與教育。

1.女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重穩步提高。2018年,全國學前教育(包括幼兒園和附設幼兒班)在園幼兒4656.4萬人,其中女童2176.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56.3萬人和27.6萬人,比2010年增加1679.7萬人和824.1萬人;學前教育女童所佔比重爲46.7%,比2010年提高1.3個百分點。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快速上升,由2010年的56.6%提高到2018年的81.7%,提高25.1個百分點。

2.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2018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爲94.2%,比2010年提高3.1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接近100%,女童與男童無明顯差距。2018年,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女生所佔比重爲46.5%,近年來,該指標一直穩定在46.4%—46.6%之間。

3.高中階段教育[1]中女生比重繼續提高。2018年,高中階段教育有女生1865.4萬人,佔全部在校生的47.4%,比2010年提高0.3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2010年的82.5%提高到2018年的88.8%,提高6.3個百分點。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重2015年起已過半數,2018年爲50.8%,比2010年提高2.2個百分點(見圖3)。

圖3 2010—201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佔比重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4.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提高。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整體已進入世界中上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0年的26.5%快速提高到2018年的 48.1%,自2015年起就已提前實現“達到40%”的《綱要》目標。2018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爲135.6萬人,佔全部研究生的49.6%,與2010年相比提高1.8個百分點;普通本專科女生1487.4萬人,佔52.5%,提高1.6個百分點(見圖4);成人本專科女生350.9萬人,佔59.4%,提高6.2個百分點。

圖4 2010—2018年普通本專科在校女生人數及所佔比重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三)婦女與經濟。

1.全社會就業人員中女性佔比超過四成。女性就業選擇更加多元,婦女半邊天作用愈加凸顯。2018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爲43.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超過“保持在40%以上”的《綱要》目標。

2.農村貧困婦女人數大幅度減少。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2018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爲1660萬人,比2010年減少近1.5億人,其中約一半爲女性;2018年,農村貧困發生率爲1.7%,比2010年降低15.5個百分點。

3.對貧困婦女的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國家不斷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貧困婦女的保障力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逐年提高。2018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約爲每月490元,比上年增加40元,與2010年相比增加304元;全國城鄉享受低保和得到救助的農村特困人員共4981.1萬人,其中女性1985.1萬人,佔比近4成。

(四)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1.全國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協委員佔比均達歷史最高水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女代表742名,佔代表總數的24.9%,比上屆提高1.5個百分點,是歷屆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屆。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中有女委員440人,佔委員總數的20.4%,高於上屆2.6個百分點,也是歷屆政協委員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屆(見圖5)。

圖5 歷屆全國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佔比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2.女性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2018年,企業董事會中女職工董事佔職工董事的比重爲39.9%,企業監事會中女職工監事佔職工監事的比重爲41.9%,分別比上年提高0.2和0.3個百分點,與2010年相比分別提高7.2和6.7個百分點(見圖6)。

圖6 2010—2018年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所佔比重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3.女性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管理。近年來,女性廣泛參與基層民主管理,尤其在居委會組織中參與程度較高。2018年,居民委員會成員中女性佔比爲50.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已達《綱要》目標;2018年,村委會主任中女性佔比爲11.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五)婦女與社會保障。

1.女性生育保障水平提高。生育保險關係到廣大女職工的切身利益,近年來女性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迅速增加。2018年,女性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達8927萬人,比上年增加499萬人,增長5.9%,與2010年相比,增加3560萬人,增長66.3%(見圖7);女性參保人員佔全部參保人員的比重爲43.7%,與上年持平,比2010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圖7 2010—2018年女性參加生育保險人數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2.女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女性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超過5.4億人,比上年增加1926萬人,是2011年的2.9倍。其中女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爲1.5億人,比上年增加643萬人,比2011年增加3547萬人;女性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超過3.9億人[2],比上年增加1283萬人,是2011年的5.2倍。

3.更多女性享有基本養老社會保障。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女性4.3億人,比上年增加4420萬人,比2016年[3]增加8214萬人。其中女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1.9億人[4],比上年增加958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7465萬人,增長66.6%;女性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2.4億人[5],比上年增加3463萬人,與2016年相比增加7210萬人,增長42.3%。

4.女性參加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人數增加。近年來,女性參加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人數不斷增加。2018年,女性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爲8341萬人,比上年增加392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3192萬人,增長62%;女性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313萬人,比上年增加719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3614萬人,增長63.4%。

(六)婦女與環境。

1.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2018年,全國共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比上年增加11個,比2010年增加155個。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14—2018年)資料,全國森林面積超過2.2億公頃,比第八次清查時增加127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爲23%,提高1.3個百分點。

2.城市環境繼續向好。2018年,全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爲14.1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2.9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爲41.1%,提高2.5個百分點;城市污水處理率爲95.5%,提高13.2個百分點。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2010年的77.9%提高至99%,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於上年1.3個百分點。

3.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爲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2018年,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達86%,比2010年提高28個百分點,在上年已“達到85%左右”《綱要》目標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見圖8)。

圖8 2010—2018年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七)婦女與法律。

1.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長期以來,我國不斷強化男女平等的法治保障,目前已形成了以憲法爲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爲主體,以國家各種單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爲補充的保障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體系。

2.建立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建立了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將男女平等價值理念引入法規政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各環節,創建源頭保障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發展新機制。

3.爲婦女提供法律援助。相關部門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建設,不斷擴大婦女權益的保障範圍,逐步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2018年,全國共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府法律援助機構3389個,獲得法律援助的婦女超過36萬人次。

4.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爲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行爲,我國發布了第二個反拐行動計劃《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各相關部門通過開展各種專項行動,加大拐賣人口犯罪“買方市場”的整治力度,從源頭減少拐賣人口案件的發生。2018年,公安機關破獲拐賣婦女案件434起。

二、《綱要》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20年是《綱要》的收官之年,截至2018年底,多數指標已實現《綱要》預期目標,但婦女常見病篩查率、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等指標距《綱要》目標還有一定差距,逐步縮小城鄉區域孕產婦死亡率的差距、提高女性接受職業教育比例等方面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一)婦女健康狀況區域間發展差距依然存在。

雖然我國婦幼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存在。2018年,東部地區孕產婦死亡率爲10.9/10萬,西部地區爲25.2/10萬,西部是東部的2.3倍。

(二)農村婦女參政水平有待提高。

2018年,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所佔比重爲24%,雖然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也比2010年提高2.6個百分點,但距“達到30%以上”的《綱要》目標仍存在差距(見圖9)。

圖9 2010—2018年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比重情況

國家統計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

注:

[1] 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2] 女性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中未包括遼寧、吉林、安徽、海南、貴州、西藏、陝西等7省(區)新農合整合數據。

[3] 2016年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開始實行分性別統計。

[4] 女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中未包括中央單位數據。

[5] 女性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中,城鎮未包括貴州、西藏數據,農村未包括西藏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