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親手觸摸的自然史

北京老城二環裏,寸土寸金。在這其中隱藏着一座適合孩子們探祕的“寶庫”——自然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南中軸線上,還背依着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

走進自然博物館,1萬餘平方米的展廳裏,皆講述着適者生存的故事。如果您是第一次來逛自然博物館,“田家炳樓”一定不能錯過。這座標本樓珍藏着27萬餘件館藏標本,許多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孤品。在這裏,我看到:來自中國的侏羅紀母親“中華侏羅獸”、完成全身羽毛顏色復原的赫氏近鳥龍、保存在我國的唯一的恐鳥標本等。我還看到,包括世界聞名的古黃河象頭骨化石、長26米的巨型井研馬門溪龍化石、中國唯一的恐龍木乃伊化石、北極熊、犀牛等。這些課本上的動物,在眼前呈現出來感覺非常奇妙。

這座博物館裏還收藏着世界各國友好人士贈送給我國國家領導人的部分禮品標本。其中有: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給毛澤東的亞洲象標本、朱德轉送的鱷魚標本等。其中比較珍貴的還有新西蘭坎特伯雷國家博物館贈送我國的恐鳥骨骼標本,這種地球上巨大的鳥已經於1885年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滅絕,而這件標本也是保存在我國的唯一的恐鳥標本。

今年夏天,博物館裏的《植物世界》還升級了。進入850餘平方米的展廳,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真正的植物世界。植物演化區域,以時間爲軸,從地球誕生開始,藍細菌、藻類植物、裸蕨類植物等植物界的“前輩”難得地露臉兒了;被子植物區域,形態各異的葉子、絢麗多彩的花,加上千奇百怪的種子果實,令人目不暇接。展廳裏,觀衆還可以走進“熱帶雨林”、“紅樹林”、“荒漠”、“高寒”等環境,近距離欣賞各處獨有的植物。

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也在展廳中亮相。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化石是在我國遼寧西部發現的,距今約1.25億年前,屬於早期水生草本被子植物類型。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它們的發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以及全球被子植物起源的研究。 趙瑩瑩J201

GO提示:

本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自然博物館的“中非之夜”活動剛結束。暑假期間,很多父母都會帶着孩子來自然博物館,因此博物館裏的小觀衆會格外多,請您注意錯峯出遊。

還有一點,博物館裏還設有一座4D影院,每週二至週日都可觀看,目前上映的是《黑羽精靈》、《小豬皮克》、《狂野復活夜》、《小侏羅獸》等影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