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集结唐河的中国军队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其第三十军(军长池峰城)的第三十师(师长张华堂)及县抗日自卫团(常备团)防守唐河县城。” 其一为“陆军第三十师唐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碑为青色石灰石质,半圆形碑首,碑首从右向左横书阴刻篆字“党国之光”,碑文记述民国28年5月豫南唐河战役中陆军三十师击败日军冈村部而攻克唐河的遗迹。

这是一块散落的墓碑,遗落在唐河县一高中大操场西侧,它默默静躺了70多年,墓碑上面镌刻着八十一位牺牲英烈的名字,记载着民国28年5月唐河战役中


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现京汉铁路)交通的威胁,扫荡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主力,围歼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于桐柏山南麓和枣阳一带,以巩固武汉外围。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因河南唐河、新野是主要战场,又称“新唐御敌”。南阳称之为第一次“新唐战役”。

当时集结唐河的中国军队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其第三十军(军长池峰城)的第三十师(师长张华堂)及县抗日自卫团(常备团)防守唐河县城。

战役开始时日寇兵分两路。沿襄河北窜的南路日军,以小岛吉藏少将指挥的骑兵团约2千人,组成奇袭部队,5月10日侵占新野,11日窜入唐河,当日夜宿张店。12日晨,日军骑兵团由张店进攻唐河县城,行至西大岗时,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三十军三十师和县常备队依托有利地形对其进行猛烈抵抗。日军数十门大炮轰击,以10辆坦克开道,1000多骑兵冲锋,但多次被打退。其后,日军出动10多架飞机轰炸守军阵地及唐河县城,轰炸区域波及20里外的源潭镇,为部队运送粮食弹药的牛车被炸毁200多辆,民众死伤无数。由于日军火力强大,守军失利,县城沦陷。

与此同时,日军第十三师团于12日窜犯到唐河湖阳镇东南,日军第十六师团窜犯到双河镇和湖北东北一带。

日军第二军第三师团(司令官藤田进中将)和铃木支队(支队长铃木点次大佐)于13日侵入唐河县境,与上述诸敌会合于县南的上屯镇。

14日,三十师的八十八团和九十团爱国将士奋勇冲杀,凌厉无前,终将冈村部逐出县城,收复县城。日军伤亡惨重,残敌南窜。是役,该两团也付出血的代价,牺牲了上尉副连长普兴仁以下81人,后来烈士遗骨收葬竹林寺。国民政府在竹林寺建唐河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题词“浩气长存”,三十师师长张华棠题词“巍巍汉基袭暴敌,滔滔唐水吊忠魂”,勒石纪念,以慰忠魂。

唐河战役抗日殉难烈士纪念碑,共6块,原立于唐河县竹林寺西侧公墓(今唐河县第一高中处)。现存唐河县博物馆4块。唐河一高2块,其一为“陆军第三十师唐河战役阵亡将士衔名碑”,民国29年(1940年)立,81名烈士名单镌刻于上。碑两侧对联是:“浩气与天地永古,芳名同日月争光。” 其一为“陆军第三十师唐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碑为青色石灰石质,半圆形碑首,碑首从右向左横书阴刻篆字“党国之光”,碑文记述民国28年5月豫南唐河战役中陆军三十师击败日军冈村部而攻克唐河的遗迹。

6块极其珍贵的碑文镌刻着军民联手,同仇敌忾,声势浩大,共赴国难的杀倭壮举。述说着唐河人民当年“万众一心、奋勇抗日”的一段英勇历史,


1939年5月12日,日军占领唐河城。唐河形式危机。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令第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会同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由豫西南下,向唐河出击,河南第六区抗日自卫军约七千多人配合作战。向唐河、新野一带反击,同时,李宗仁在南阳召见了河南第六区(即宛属)抗敌自卫军司令别廷芳(1883~1940,字香斋,西峡县阳城乡张堂村人),命令他率领南阳民团开赴唐河、新野一线,配合孙连仲部,抗击日军。

中共豫西南地委副书记郭以青迅速赶到唐河,与唐南县委商定发动群众,坚壁清野,组织民众,帮助运送伤病员。按照中央计划,唐南县委书记李协民,立即集中党组织在青台一带控制的武装100多人,县委委员仝葆仁亲自发动、带领祁仪小学50多名高年级学生,步行到北山打游击。

国民党第一、第五战区驻唐河县境部队为迟滞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在公路沿线和险要地带开挖交通沟,县政府亦令各区开挖交通沟上千条。其长、宽、深不一,一般底宽可并行二三人,深可掩蔽头顶。最长的一条西起苍台,东至马振扶,长达百余里。

爱国人士曲令铎被委任为唐河第四区区长后,组织自卫团队,购置武器装备,培训武装人员,强化村村联保,日军窜犯唐河时,他动员群众为军队运送粮食、军火,并亲自率民团区队配合国民党军与日军在西大岗激战。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唐河县人民,重道义,守信节。民性朴实强悍,爱国情绪激昂,日军践踏唐河的暴行,更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面对凶恶残忍的日伪军,他们英勇果敢,前赴后继,誓与守土共存亡,机智勇敢地打击和消灭敌人。

“是役也,我军健儿视死如归,凌厉无前,一举而击败岗村,一鼓而攻克唐河,中间战局稳定,转危为安。我忠勇将士八十一人,虽不幸而作成仁之牺牲,但其创造之战果与成功之代价占抗战史上最光荣之一页”。时任陆军第三十师政治部主任、特别党部书记长彭陶为纪念碑撰文,高度评价了唐河战役的重大意义。


第一,唐河战役彻底打击了日骑兵不可一世的神话和凶狂气焰。随枣会战开始,冈村采取的是以往铁壁合围闪电奔袭惯例,日骑兵第四旅团发挥了快速出击的优势,国军部队曾一度猝不及防处于防御劣势。但是在唐河,骄狂凶猛的日骑兵旅团却被我国军官兵打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被老百姓的大刀长矛击杀在街巷坑塘,遍地尸首。几经沦陷,几经争夺,几经鏖战,共消灭日骑兵一千余人,沉重打击日骑兵锐气。对日军冈村部伤亡挫败很大。

第二,唐河战役为随枣会战的胜利赢得和创造了一定的战略转机。当时移驻唐河的池城峰中将所属部队,历经台儿庄等重大战役,在摸爬滚打的敢死队里,滚过刀淌过血。他们个个身背大刀手握快枪,把日本鬼子当做活靶子进行奋力击杀。最后,利用唐河当地的城寨,街巷,沟壑,苇滩,冈峦,发挥轻武器的精确射击和大刀刺刀肉搏战。将不可一世的日骑兵,逐一消灭在唐河城的外围和街巷。日本骑兵部队冈村部在唐河惨遭失败,冈村宁次不得不向随枣地区日军下达了总撤退令。与此同时,李宗仁下达了对随枣地区国军全线进攻的命令。

第三,唐河战役极大的鼓励了宛东地区抗战胜利的必定信念。在随枣会战最艰苦的阶段,唐河战役灵活多变的攻坚街巷战和单兵肉搏战,给宛东地区的日军以沉痛的打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大胜利,极大的鼓舞起宛东人民“宛众一心,奋勇抗日”的民族气概。历经14天激战,消灭进犯南阳的日军3500多人,是抗日战争河南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仗。

第四,唐河战役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长期以来,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日寇的侵犯,促成了全县军民的一致觉醒,各族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有的拿锄头打击日寇,有的拿猎枪射击日寇,还有的老百姓乘其不备,将日军的枪支弹药偷偷投进红沙河内、投到曹井里。士兵们利用交通沟和村户围墙作掩体,用山炮、机枪轰击日军,一个个都拼着命。有的还手持手榴弹,攀上日军坦克,揭开坦克盖向内投掷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当时打得那个激烈劲呀,从东关一直打到西关,双方的枪声像雨点一样未曾消停,炮弹不停地呼啸而过头顶,城里弹壳成堆,尸体叠加整个西关码头,火药味、血腥气扑面而来,四周的炮声震耳欲聋让人透不过气。”。当时在县常备队汤司令手下当兵的抗战老兵回忆起当时的场面。耳边仍清晰的回荡着指挥官下令进攻的声音,“敢退后者,杀无赦!”

……

“唐河战役”由此长记唐河史册。

如今,唐河水东岸高楼林立一片繁华,唐河水西岸绿意葱茏。唐河战役阵亡将士冢遗址风吹过,雨淋过,硝烟弥漫的往事越来越模糊,如云烟过眼。如果没有碑文铭刻着那段烽火岁月,我们无法感受当年的热血烈火,如果没有碑文镌刻的一个个名字。我们的后代或许无法寻觅、追踪、缅怀先烈。


谨以此文献给血洒唐河西岗的烈士们,献给用鲜血捍卫过唐河这片土地的抗战英烈军民。

碑文如下(因磨蚀严重,识别困难,抄写如下,敬请原谅)

88团营卫副连长普兴仁

90团一营一连下士班长王惠新

中层连长许成德一等兵王文彦

88团二营连王守全

二等兵姬合山、蔡得葵、郭大贵、王宝松、马仁、毛德波

90团一营二连上士班长任更亮、段歧

中士班长李德培 孔明 王治国

88团 营 连 强明

上等兵杨玉昆、吴书亭

一等兵谢根富、*玉

二等兵景双秀、李 *、穆天亮、秦纪、杜忠、马生、江长海、王从

90团一营三连上等兵周福立、杨高

二等兵王保庆、李正子、刘天美、任天堂、闻林芬、张金胜

90团一营 连二等兵王凤林

88团二营 连唐成

下等兵郑福昌

90团一营炮排一等兵李永和 韩青山、秦德

90团三营七连一等兵盛林

88团三营连李永成、江全贞、宋喜

90团三营九连下士班长钟富山、赵干德、刘长治、李*

上等兵罗士元

88团三营八连一等兵光安

88团三营九连梁长富、段金发、*昌、叶治方、余海林、何正起

二等兵李保银、吕永洪、李戴*光风、杨运中

90团三营连上士班长祁云铎、赵秀

下士班长孙占胜、李全玉

一等兵李振西、高美成、宋来福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一周纪念日敬立

文/殷晓荣 刘新华 惠付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