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告誡後代: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礪纔能有所作爲,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環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鍊自己,提升學識修養與品德內涵,就會舍君子而爲小人了。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爲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爲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爲器,而猶不害爲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爲小人,可不念哉?

——選自歐陽修《誨學說》

歐陽修勸戒子孫要努力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告誡後代: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礪纔能有所作爲,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環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鍊自己,提升學識修養與品德內涵,就會舍君子而爲小人了。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於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歐陽修《論任人之體不可疑札子》

任用人的道理,關鍵在於不去懷疑(他),寧肯在選擇人的時候花些艱難的功夫,也不可以輕易地任用(某人)卻不去信任他。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爲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爲朋者,僞也;

——《朋黨論》

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然而臣又認爲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纔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爲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僞的。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伶官傳序》

人做事常常因爲不注意細節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

——《瀧岡阡表》

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

我們再看看"一代文宗"的書法水平怎麼樣?

▲ 歐陽修 《集古錄》

歐陽修酷愛書藝,自幼至老學字不輟。四歲時,母親就教他劃沙學字。平時一有餘暇、一見紙筆就練字,自稱"餘每見筆輒書"。他臨習的前代書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李邕、懷素等。學過真書,也學過草書。《學真草書》說:"自此以後,隻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其名。"

▲ 歐陽修 《自書詩文稿卷》

▲ 歐陽修《致端明侍讀留臺執事》

歐陽修善寫楷書。蘇東坡曾中肯地評述他的書法特色:"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采秀髮,膏潤無窮,後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曄如也"。這段話不但明白地指出歐陽修的書法面貌,也同時讚譽了他的儀表風範,真是所謂的"書如其人"。

來源:收藏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