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快看海安11岁弱视女孩的新发明!

门锁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居用品,是保护私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必备用品,但市场上常见的门锁,盲人和视障人群使用十分不便。

9日,南通特殊教育中心盲五年级孙陈婧同学携新型盲人门锁的小发明参加了市第二十七届小学生“智能杯”小巧手比赛,荣获金点子发明二等奖。

孙陈婧在小巧手金点子发明比赛现场演示。

寒门弱视女孩爱动脑筋

11周岁的孙陈婧,出生在海安市老坝港镇江海村一户普通农家,因视神经发育不良导致眼睛弱视,光感很差。她的父母和妹妹都是健全人,父亲在一家工厂打工、母亲这两年赴国外务工,妹妹上幼儿园小班。

孙陈婧年龄虽小,但比一般孩子成熟懂事。从一年级开始,她就在特教中心盲部就读,入学以来学的就是盲文。孙陈婧虽然眼睛不好,但爱动脑筋,今年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达仁少年科学院。在科技殿堂里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

6年前,特教中心在全国特殊教育领域率先成立少年科学院——达仁少年科学院,组建科学教育教师骨干队伍,实施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在科技活动中对残障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编印了四套残障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门锁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居用品,是保护私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必备用品,但市场上常见的门锁,盲人和视障人群使用十分不便。“新颖的创意从生活中来。”孙陈婧说,在达人少年科学院,指导老师悉心辅导,让学生培养敏锐的视角,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前不久,我萌发了发明一款适合盲人和视障人群使用的便捷安全门锁系统的念头。”

小巧手比赛中荣获殊荣

9日,由市教育局、共青团南通市委、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南通市少年宫、通州区教育局共同承办的南通市第二十七届小学生“智能杯”小巧手比赛在通州区实验小学举行。这次比赛,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单独组队,12名残障学生踊跃参赛。孙陈婧携带最新发明——新型盲人门锁参加金点子发明比赛。

“我的这项创意在学校达仁少年科学院小发明兴趣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指导下,我成功发明了这款适合盲人和视障人群使用的便捷安全门锁系统。”在金点子发明比赛现场,孙陈婧胸有成竹地向评委老师介绍这项发明,并现场演示。

盲人和视力障碍的客人来访,按下锁孔上方的按钮,锁具内的响铃鸣叫,提醒主人开门;盲人和视力障碍的主人自己回家开锁进门时,先把遥控器打开,将钥匙插向锁具面部凸起的内陷式圆锥状滑槽,感应灯带亮起,钥匙沿着滑槽内壁滑向锁芯,从而便捷开门。锁具蜂鸣器持续鸣叫,提醒主人拔掉钥匙,待主人拔掉钥匙,鸣叫停止。

这项发明设有LED助视灯带,方便弱视盲人找到门锁开门。锁具面部凸起的内陷式圆锥状滑槽,方便他们将钥匙插入锁孔。声讯鸣叫能提醒开锁人及时拔钥匙。若不法分子实施技术开锁,能及时声讯鸣叫,警示不法分子。这项发明的创新点是将门铃与锁具结合,利于盲人和视障人群使用,最终荣获这届小巧手比赛金点子发明二等奖。

科技殿堂助力人生梦想

孙陈婧虽然眼睛有残疾,但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她爱笑、爱听音乐。“在学校学唱过《绿色的歌谣》《手拉手,地球村》《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歌曲。”孙陈婧说,还喜欢许嵩作词曲、演唱的《你若成风》,特别喜欢这首歌的歌词,“你若化成风,我幻化成雨,守护你身边……”

聊起自己的人生梦想,孙陈婧说,长大后想做一名针灸推拿医生,靠自己的一双手自食其力。孙陈婧的科技发明老师名叫王慧云,在特殊教育中心担任德育处主任,“她的这项发明创意从生活中来,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王慧云介绍,该校组织开展科技小发明、智能机器人、三模等九大类科技活动已有15个年头,深受残障学生的喜爱,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之一。多年来,残障学生小发明荣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人次、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发明奖金奖8人次等,“孩子们的发明创意很多,做出智能盲文助学器、趣味盲人构图盒、盲人助行器实物等实物16件,荣获了国际、国家、省市等各类奖项。”

在王慧云看来,在科技殿堂内得到锻炼的残障学生们更加自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这对他们追寻人生梦想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来源:南通发布

整理:小编晨曦

排版:小编威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