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拐英雄黄荣成,无悔坚守的护士施跃红,爱生如子的老师秦可军等10名“感动资阳”人物逐一上台领奖,其中,安岳有三名“感动资阳”人物。具有几十年丰富工作经历的马全烈深知:扶贫帮困不仅要改善贫困群众眼前的生活,还要让困难群众“变被动为主动”,需要联合部门、社会参与开展“打捆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志”。

总有那么几个人,

让我们印象深刻。

总有那么些事情,

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昨日,

“第五届‘感动资阳’人物颁奖典礼”

在雁城好莱坞演艺中心举行!

颁奖典礼分为《爱·奉献》《爱·温暖》和《爱·传递》三个篇章进行。打拐英雄黄荣成,无悔坚守的护士施跃红,爱生如子的老师秦可军等10名“感动资阳”人物逐一上台领奖,其中,安岳有三名“感动资阳”人物

一起来了解了解,

他们的感人事迹吧!

50后“月光族”坚守山村48年

秦可军从1971年九月参加教育工作至今,一直在四川省安岳县两板桥镇僧亭村小学担任包班教学老师,也是该村小学负责人。他曾多次拒绝到中心校任教,三次拒绝进县城当公务员。在从教的48年里,他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常年来,他慷慨的资助,无私的奉献,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老龄“月光族”,他却乐在其中。

舍不得学生,放不下教育

1971年,17岁的秦可军回到与重庆市大足区接壤、距离县城72公里的两板桥镇僧亭村小学担任教师,2019年是他退休返聘的第6年。几十年来,他一心扑在学生教育和学校建设上,不畏条件艰苦、不计个人得失,在偏远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48年。上世纪90年代,秦可军有3次进入安岳县城工作的机会,但却被他一一拒绝。他说:“我舍不得自己的学生,放不下山村的教育”。

改善教学条件

为改善教学条件,他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募集学习生活用品,免费发放校服、鞋袜、书包、饭盒等物资;通过争取项目、募集公益善款,先后修通两条水泥路,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改善师生伙食,2016年至2017年,他自掏腰包支付师生生活费,甚至在62岁时去考了驾照,开车去30公里外的大足购买新鲜食材。

爱生如子

他始终把教育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代又一代学子在他身边成长,所教过的学生中有92名考上大学,其中不乏考入北大等高等学府的学生。文化课程之外,他还格外注重品德教育。以前都是泥巴路,学生的鞋子上都是泥土,他就在学校设立“换鞋室”,引导学生们到校、离校自觉换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他的学生。

让爱心奉献为党旗增辉

自1994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马全烈因怀揣着对党的忠诚之心、对群众的赤诚之心,全身心投入扶贫解困、助学圆梦等慈善事业中。

帮助群众,尊称为“马老”

安岳贫困人口多,善款往往“僧多粥少”,马全烈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不错花一分钱,不错帮一个人”的“铁纪律”。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都花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只要群众找到他们,他们都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走村入户,实地调查了解,做到人人见面、户户建档。从旁人的口中,大家知道这位可亲的大爷姓马,尊称他为“马老”。从此,“有困难找马老”逐渐在安岳群众口中传开……

转变帮扶思想

具有几十年丰富工作经历的马全烈深知:扶贫帮困不仅要改善贫困群众眼前的生活,还要让困难群众“变被动为主动”,需要联合部门、社会参与开展“打捆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志”。

科技帮扶有成效

他发动全县600多家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开展科技扶贫,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加入专业合作社,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自开展科技扶贫以来,1000余户农民成功脱贫,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60-1000元。20多年来,他和团队募集各类资金2500余万元,帮助1000余户农民实现脱贫,帮助14户特殊困难群众盖起了新房,帮助1万余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推动建立安岳县留守学生食堂,惠及全县10万余名学子。

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孙传辉,安岳县周礼镇横坝村门窗销售经营从业人员。在盗贼作恶逃离之时,孙传辉挺身而出驾车追赶将其抓获,聚起民间正气。他被评为“四川好人”、四川省“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资阳市“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

2017年4月16日,内江籍陈某、郭某、胡某驾车前往周礼镇,准备销售他们偷盗来的鸡鸭。在行驶途中,胡某建议先到已踩点的农家偷鸡,于是三人便驾车来到周礼镇横坝村1组陈祥英家。在三人实施偷盗时,陈祥英听见自家的狗不停叫唤,随即出来查看,发现三人正在偷盗自家的鸡,遂高声呼喊“逮贼!逮贼!”。

邻近的孙传辉及工友听闻呼救后,立即到公路上拦截驱车逃离的盗贼,大喊“停车!停车!”。对方不但不停,反而驾车向他俩迎面加速冲来,二人只得避开,让盗贼车辆往周礼场镇驶去。

不及多想,孙传辉叫上工友迅速驾车追赶逃走的红色铃木车,几次准备把犯罪嫌疑车辆逼停未果。在追赶至周礼二中校路口时,两车几乎平行行驶,但犯罪嫌疑人车辆仍未停下,车上后座人员还流露出挑衅和威胁表情。又追赶约2公里,至周礼场镇转盘处时,犯罪嫌疑车辆与内江方向驶来的一辆白色车辆相撞,孙传辉用车顺势挡住犯罪嫌疑车辆的驾驶室车门,坐在后座的犯罪嫌疑人郭某、胡某冲出车辆,往内江方向逃离。围观群众误以为打架,未能将郭某、胡某挡获。

孙传辉迅速下车,将驾驶车辆的犯罪嫌疑人陈某按住抓获。为防止其逃跑,他在围观群众中找来一根麻绳,将犯罪嫌疑人双手捆绑看守,直至移交给前来处置的民警。事后孙传辉说,不管犯罪嫌疑人有没有凶器、会不会报复,就是想把他们抓住,不能让坏人逃脱。

辗转全国18省56地30万公里,

无悔从警打拐路

黄荣成,男,汉族,1963年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96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主任科员,二级警督警衔。

黄荣成同志负责打拐工作十多年间,先后参与侦破部督“2009.5.26”系列儿童被拐案、“ 1987年李玉春被拐卖案”、“1986年宋刚被拐卖案”等一系列打拐案500余件,打击处理300余人,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500余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崇高信仰,他用沉甸甸的收获诠释老百姓心中的“打拐英雄”。

黄荣成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个人二等功,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最美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长安》、《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因打拐寻亲成功,他已经三次走上央视《等着我》栏目,成为打拐行列中的先锋。

平凡就是幸福

施跃红,女,汉族,对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临床工作19年,无怨无悔的付出,把病人当作亲人。她以耐心包容、细心呵护、贴心服务的良好心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爱心共筑精神病人的“避风港”。她是用爱心筑起生命奇迹的白衣天使,是用行动实践对医学护理事业无限热爱的健康卫士。

诚实做人,诚信经营

蒋碧华,女,1968年10月出生,汉族,乐至县龙门乡黄林树村三组村民。她诚信经营,为照顾家庭,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回到家乡潜心专研致富之路,用科学方法种植无公害食用菌16年,始终坚持不用农药,不短斤少两,不囤货居奇。她诚实做人,从不计较付出,无私照顾公婆,不计较得失,毫无保留将食菌种植技术传授别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重诺守信,赢得客户信任、群众信赖。

“瓷娃娃”身残志坚,带领乡亲脱贫奔康

郭素兰,女,1977年出生,乐至县放生乡甘家村村民。自1岁时起,她因患“不痊骨髓症”,成了身高和骨骼永远定格的“瓷娃娃”,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8岁。但她坚强地与命运斗争,续写着生命的传奇。

她总是热心地垫起小木凳帮助乡邻无偿照看小孩,主动当起了孩子们的保姆,她的家俨然成了村里的“托儿所”“幼儿园”,“瓷娃娃”成了“慈姐姐”“慈阿姨”。她身残志坚,主动学习编织、十字绣等手艺,还搞起了养殖业,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带领贫困乡亲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奔康。

她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瓷娃娃”,却用坚韧的意志、百倍的努力,自助助人,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的惊人之举。她荣获资阳市脱贫攻坚奋进奖,被评为“四川好人”、乐至县“脱贫正能量•奔康好榜样”等。

苦心行孝造温馨,赡养亲人美名传

秦祖良,男,汉族,生于1963年11月,大专学历,群众,现为资阳市雁江区第七小学体育老师。他是雁江七小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十多年来,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三位残疾的亲人:患病截肢的妻子,因恶疾无法行走的父亲,与轮椅为伴的岳母。勤劳又朴实的秦祖良每天天不亮起床,做饭洗衣,捏肩捶背。十几年来,他没有怨言,真情奉献,把苦难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

饮水思源乐奉献,致富不忘家乡人

李质忠,男,1959年出生,资阳市老龙潭一三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下过乡扛过枪,当过法官做过老板。然而,他却不忘父训饮水思源,在企业发展如日中天时带领兄弟姊妹于2010年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创办农业开发基地,为家乡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他每年拿出总公司10%的利润用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修建四层楼内含100个床位的养生庄园,现已接收60余名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入住;为贫困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购买银龄意外保险、为老人设宴祝寿,其中发放的8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达36万余元;投资近100万元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他将帮扶贫困老人当成自己的责任,虽已年届六旬,却精神矍铄、奋斗不止,是家乡人民的榜样。他被评为“四川好人”、资阳市优秀志愿者、雁江“最美乡贤”等。

众人接力,从死神手中“抢”回溺水幼童

李斌,男,1968年1月生,汉族,群众,乐至县童家供电所职工。

涂代华,男,1971年8月生,汉族,群众,乐至县童家镇陈家祠村主任。

陈善立,男,1968年5月出生,汉族,群众,乐至县童家镇陈家祠村村民。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一个保持电力正常运行的维修工人,一个为民服务的村干部;三个平凡的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是人性大善,人间大爱。2018年3月6日,三人接力营救落水爷孙,坚持为溺水幼童心肺复苏20分钟,终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幼童生命。2018年5月,三人先后被资阳市人民政府、乐至县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见义勇为个人荣誉称号。

你被哪些人物的事迹感动了呢?

那就为他们打call吧!!!

信息来源:掌上资阳

图文编辑:王玲值班主编:唐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