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位就是戰鬥力
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軍艦的噸位越大作戰能力就越強,當然航空母艦也不例外,其戰鬥力和噸位成正比。我們都知道,航母相當於一個“海上飛機場”,其戰鬥力主要由可攜帶的艦載機數量決定,噸位體積越大意味着甲板機庫也越大,自然而然,可攜帶的艦載機也就越多,戰鬥力也隨之攀升。
噸位最大的航母
縱觀全球,具備建造大噸位航母能力的國家寥寥無幾,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不惜掏空國庫,才建造出了兩艘6萬噸級別的航母,分別是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而全球第一強國美國則擁有讓其他國家無比豔羨的強大實力,光現役航母就有11艘,其中排水量11萬噸的福特號航母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
噸位最大的超級船舶
人類早早就具備建造超大噸位船舶的能力,20萬噸以上的大型及超大型船舶不計其數,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爲新加坡建造出了一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海上巨人號”,它是全世界最長的船舶,船長達458米,比橫躺下來的埃菲爾鐵塔還長,與此同時它也是全球最重的船,滿載排水量達82萬噸,是美國福特號航母的7倍多。多位軍事專家都表示過人類如今有能力建造20萬噸以上的航母,不過卻不建,原因爲何?
其一,建造難度和建造成本太大。一方面是建造難度呈指數級上升,因爲隨着長度和噸位的變大,航母的結構重量和縱向受力也隨之變大,對結構強度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另一方面是建造成本過高,福特號航母噸位是11萬噸,其造價已經高達130億美元,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一艘艦船,如果造20萬噸航母,成本最起碼得翻倍。
其二,動力是個大問題。民用船舶和軍用航母天差地別,速度大不相同,民用船舶最大速度在15節左右,即便是50萬噸以上的大型油輪功率一般也不到10萬馬力,而航母最大速度一般在30節以上,尼米茲級航母都是10萬噸級別,其動力總功率約爲30萬馬力,而福特號噸位是11萬噸,其功率比尼米茲級航母增加了25%以上,如果真要造20萬噸的航母,動力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挑戰。
其三,性價比太低。一艘20萬噸航母的戰鬥力比不上兩艘10萬噸航母的戰鬥力,噸位翻倍甲板的面積並不會翻倍,最多是加一條彈射器,因此造價雖然翻倍,但戰鬥力只能提高10%左右,性價比太低。美國早就得出結論:9到11噸的航母性價比是最高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