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阿西講歷史。我們小學的時候,曾經學過一篇課文《我的弟弟小蘿蔔頭》,這篇課文作爲我們的童年記憶之一,很多人印象深刻。小蘿蔔頭,是我國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年齡最小的烈士,犧牲時年僅8歲,原名宋振中,生於20世紀40年代,小蘿蔔未滿一歲,就被國民黨隨着其父母一起關進監獄當中,自小成長於監獄之中。
小蘿蔔頭的父親在愛國將軍楊虎城的手下工作,同時也是地下黨成員,小蘿蔔頭未滿一歲時,父母地下黨的身份被國民黨特務查出,從此被關進監獄當中,自小在監獄中長大的小蘿蔔頭被國民黨與其母親關在一起。由於監獄中伙食、環境極差,自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宋振中長期營養不良,面黃肌瘦,頭部上大下小,類似於蘿蔔,八九歲的宋振中,身高還不如平常四五歲的孩子。同監獄的人對他疼愛有加,稱他爲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雖然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也爲接受過正式的教育,但是同監獄的獄友們教他讀書寫字,這一切都對小蘿蔔頭形成了深刻的影響,小蘿蔔頭也成爲了一名地下黨員。由於年紀小,特務們對他疏忽監視,因此小蘿蔔頭幫助各個獄室中的地下黨員傳遞消息,協助獄中瞭解外面的消息。
宋振中之所以被大家稱爲“小蘿蔔頭”,是因爲在監獄那樣的環境成長起來,他的身體十分瘦小,而且面黃肌瘦,獄友們處於同情和憐愛,纔給他起了這麼個暱稱。小蘿蔔頭沒有接觸過外部世界,但他的父母都是我們組織優秀的人才,給他灌輸了許多先進和積極的思想。加上他畢竟是個孩子,對他的看管也不嚴格,小蘿蔔頭傳遞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和物品。
淮海戰爭時,國民黨潰敗,正是小蘿蔔頭把戰爭勝利的消息傳遞了整個監獄,就在所有人都以爲,一旦解放戰爭勝利,小蘿蔔頭可以重見天日時,一個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了。國民黨在撤退前,殘忍殺害了小蘿蔔頭的父母,而年僅8歲的小蘿蔔頭,也死在了特務的屠刀之下。國民黨的喪心病狂,8歲的孩子也未能倖免於難,直到重慶解放後,小蘿蔔頭的遺骸才被移往楊虎城將軍的墓地。我們這一代的人生活於和平年代,正是上一代用鮮血和生命爲代價換回來了,他們的犧牲和努力,換回了我們的和平幸福。小蘿蔔犧牲已經將近70歲,但是小蘿蔔的事蹟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