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月华调解居民家庭矛盾

本报记者 李俊如

从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旧”城乡结合社区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四川省示范社区工会”“巴中市平安创建示范村(社区)”,南江县南江镇南麟社区党支部如何把这个“大家”治理得如此富有成效?

楼房、院落整洁干净,滨河路、入户便道芳草萋萋,社区内便民服务中心、健身广场、绿化步道等一应俱全……走进南江县南江镇南磷路社区,很难让人相信它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旧”城乡结合社区。

“社区现在变得整洁、方便、舒适,我们感觉更幸福了!”说起居住条件改善,退休老干部蒋运富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为民服务 党支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大舞台,党支部就是支撑这个大舞台的四梁八柱。

南磷路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幅员1.5平方公里。如所有老旧社区一样,过去的南磷路社区也存在卫生不过关、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尤其是4家养猪场污水横流,附近臭气熏天,居民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一边是居民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期盼,一边是业主的抵制,压力前所未有。但是,社区党支部坚定攻克“硬骨头”,一边轮流到养猪场讲政策、说道理,一边帮助寻找其他经营路子;经过40多天的持续努力攻坚,养猪场的业主们心服口服、主动迁离。

整治环境卫生、开辟活动场所、添置健身器材、绿化环境……一个个民生难题迎刃而解,社区党支部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先后引导成立13个业主委员会,鼓励其参与社区事务、聚集民智民意、创建社区公共规则,让社区居民有归属感和获得感;社区5400多米出行路全面硬化,安装背街小巷路灯134盏,疏通污水沟7000多米,积累集体固定资产达200多万元。

“社区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党支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这是南磷路居民最真切的心声。

春风化雨 “王大姐聊天室”汇聚民心

“社区是大家庭,王大姐就是我们的当家人!”党员李正武口中的王大姐,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社区“名人”王月华。

去年,南磷路社区党组织换届,王月华全票当选党支部书记。

民心齐聚、众人信服,源于王月华创建的社区调解大平台——“王大姐聊天室”。

家住建筑公司厂房的陈平、周学华一家,夫妻二人经常吵架。一次偶然争吵,双方过激造成彼此伤害,都住进了医院;公婆要求儿子把媳妇告上法庭,还托人写了诉状……得知消息后,王月华赶到医院,一边看望病人,一边耐心劝导,把一大家人聚拢到聊天室,最终用真情将他们打动,矛盾得以化解。如今,一家人生活十分和谐,还办起了家政公司。

社区破产企业多、下岗工人多、征地拆迁户多,社情十分复杂。如何办好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事、琐碎事,帮好就医、就业、养老等困难事、烦心事?王月华总结多次居民调解经验,在社区办公楼创建了“王大姐聊天室”,并把这个聊天室拓展延伸到居民小区、家庭院落,群众有困难、家庭邻里有矛盾,或遇上高兴事儿,都喜欢找她唠唠,很多“心结”在谈笑之间得到开解。近15年,社区无一人上访。

党小组+网格 社区治理添活力

社区就是城市末梢神经和细胞,加强社区治理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南磷路社区分散在各处的党员,政策理论知晓多、协调沟通能力强,很多党员都是立得起的“一面旗”,成为加强社区治理、盘活“一池春水”的主力军。

南磷路社区创新“党小组+网格”模式,将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建立1个党小组,7名社区干部、98名党员按照“1+1+X”模式分配到网格中,管理和服务居住、工作、生活在网格中的每一位居民。依托这一模式,社区逐户调查、逐一核实,建起“民情信息库”,2518户10083人常住居民的家庭成员状况、经济来源、衣食住行和健康医疗情况等100多个小项信息,全部记录在档、有卷可查。

从2016年开始,南磷路社区探索开展“三大平台”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党员“包片管线联户”,社区登记的53户特殊困难群众,每一户都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王月华带头挂包社情民意最复杂的“片”、管矛盾问题最突出的“线”、联诉求困难最多的户。截至目前,挂包党员干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4个,带动200多人发展产业、就业增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