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養育男孩,魚爸

1

每次小小魚跟表哥在一起,總是會讓我們提心吊膽的。

因爲兩個人沒多久就會打起來。

要麼是哥哥不讓弟弟玩他的玩具。

要麼是弟弟不允許哥哥翻自己的故事書。

然後就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倘若沒有大人發現。

還不知道最後會怎樣收場。

記得有一次外甥就是在屋外跟一個鄰居小孩爭水槍。

兩個人動了手,那個男孩更猛一些。

一拳打在外甥臉上,鼻血灑了一地,嚇得我們不輕。

幸好他們倆兄弟在一起,不至於這麼大力。

可有時兩個人跟我玩打架的遊戲,我可真的能感到實實在在的肉疼。

而跟小侄女在一起呢,當然會好很多。

不管怎麼說,女孩總是要比男孩乖巧一些。

而且她有自己的殺手鐧——哭。

沒等你動手就哭,讓一旁的小男孩漲紅着臉不知所措。

我知道那感受。

因爲我小時候把妹妹弄哭,總是會挨一頓臭罵,有時還要捱打。

所以我會求她不要告狀,不要哭了。

可還是控制不住,次次都能把她弄哭。

很多媽媽說搞不懂爲什麼男孩們總是會屢教不改呢?

不知道怎麼去面對眼前這個讓人頭疼的傢伙。

也許是因爲我是爸爸的緣故,對男孩的世界理解深刻一些。

其實,男孩的世界,需要一點點技巧來打開。

2

關於男孩女孩,在小的時候,到底是誰更強一些呢?

我們先看一張圖,這是小小魚他們班上輪滑課,老師傳來的照片。

圖片有點模糊,但還是可以看到東倒西歪的男孩隊列,與之明顯對比的是井然有序的女生隊列。

其實我不止一次這樣發現。

還記得那時候他們班上體育課,接力賽跑,男孩們也是被女生完敗。

男孩們要麼是跑過界了,要麼是傳遞棒掉了。

邊上的加油聲不斷,但最後總是男孩們落敗收場。

總是狀況百出的男孩們。

拿什麼來拯救你呀!

很多父母內心發出這樣的吶喊。

甚至很多人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了“男孩危機”層面。

說如今男孩太弱、太娘。

在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養大我們的男孩?

3

假如你夠細緻的話,肯定會發現男孩們有一些共性,比如:

他們好動,玩起來就停不下來。

喜歡挑釁,行爲更衝動一些。

特別愛說狠話,跟女孩比要顯得幼稚很多。

但這就是男孩本色。

我們不要想着去消滅或者糾正。

就拿小小魚來說,其實他是一個非常謹慎的男孩。

從他會走路的時候開始,幾乎就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摔跤。

也許他感受疼痛的神經更敏感吧。

反正被弄疼了就非常難受的表情。

而且他也喜歡安靜的閱讀。

假如在我們家裏見到他,你肯定以爲他是一個安靜的孩子,不會好動。

但這只是他的一面。

他天性卻還是好動的。

比如帶他去遊樂場或是小區樓下。

他會挑釁我,會一刻不停地找我玩。

倘若遇到喜歡的遊戲或者玩得來的小夥伴。

往往會把衣服汗透,嗓子喊啞。

有時媽媽也會喊住他,要他慢點慢點。

而我總是說沒事的,讓他去吧。

讓他像個男孩那樣。

所以過去的幾年,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帶他去戶外。

讓他在陽光下奔跑。

讓他去攀登、去爬樹、學輪滑。

他小心翼翼地前進,我鼓勵他不要怕。

摔倒了,爬起來繼續。

4

當然,不要以爲男孩天生就是大大咧咧的。

他們也有溫柔的一面。

在他們平靜下來的時候,也特別需要你愛的抱抱。

而這一點,在我們上一輩人身上是稀缺的。

因爲那時候對男孩的教育是嚴厲而少溫情的。

所以培養出了一大批嚴厲而缺乏趣味的父親。

他們把愛深埋心底。

對子女嚴厲,甚至從不說一句我愛你。

而如今有一個新的詞叫“暖男”。

我覺得這是男孩教育的莫大進步。

讓我們關注到了男人其實也可以溫柔。

那我們教養男孩的時候,當然也要保留他們溫柔的那面。

而且我覺得這樣的人格纔是更健全的。

康奈爾大學著名心理學家Sandra Bem提出的獨立、勇敢、富有責任感等“男性”品質完全可以與女性氣質兼容,而溫暖、細心、敏感、體貼的“女性”品質和男性也並不矛盾。

讓男孩學會去照顧自己和他人。

有時我們會覺得男孩沒有像女孩那樣,表達對父母的感情。

母親節的時候,幼兒園錄製的視頻裏,女孩們動情地說“媽媽,我愛你”。

讓人聽到都感動不已。

可男孩們呢,好像背書一樣,面無表情,平平淡淡。

可我知道,他們對媽媽的愛是一樣的。

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只是,在這方面的培養,更需要父母花心思。

因爲男孩對於情感的感受及表達是不如女孩的。

他們有時候顯得冷漠、侷促、慢半拍。

但我們可以在他們小的時候,多抱抱他們。

跟他們多說說“我愛你!”

讓他有機會照顧弟弟妹妹,或者小動物。

激發他內心的情感。

上次回老家的時候,帶小小魚和小姑姑去買了一隻小白狗。

讓他給他取名字,跟它玩。

我回去的時候,會讓小小魚跟它視頻,彙報它的近況。

看到小白狗在老家一天天長大,他也很開心。

還常常會跟家裏的小姑姑問起小白狗的情況。

我們讓男孩感受到愛,他們也會說出愛。

學會關心人,照顧人。

5

當男孩的媽媽,一定要學會示弱。

我發現跟我們一起玩的很多孩子中。

有一個男孩有點特別。

總是他的媽媽帶着他來玩。

每次他站在圈子外邊,而他的媽媽會來找其他的孩子,“能不能帶他一起玩呀!”

媽媽幫忙問了之後,他就過去玩。

但玩的時候,他還總是會回頭不斷地找媽媽。

而玩的過程中,媽媽也是寸步不離。

給他遞水,提醒他慢點。

遇到其他的孩子碰到他,她就會緊張地跑過去。

雖然沒有說什麼,但也讓其他的孩子壓力不小。

所以偶爾是他爸爸帶出來玩的時候。

他就一個人在邊上轉着,或者玩滑板車。

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孩子,卻融不進去。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兩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他們很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需要,來滿足他們成長的慾望,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和自身條件,在適當的時候主動示弱。

你示弱了,孩子會感受到你需要幫助,他會展現他自己的能力。

而且也會讓他學會責任和擔當,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男子漢嗎?

假如你是什麼都包辦的強勢父母。

那孩子往往會變得唯唯諾諾。

或者變成心安理得的受益者,形成一種寄生式的成長。

你會發現,男孩子都有一種英雄情節。

你說他是超級英雄,他會表現得真像超級英雄一樣。

但是你如果一直管束他,“說這個危險,這個不行,你太小了,你做不好,你不能做!你還做就打你。你不怕摔啊?不不長記性啊!你的衣服還弄髒就準備捱打吧!”

經常這樣說的話,孩子只會自卑,覺得自己無能。

兒子從小就很要強,不希望被我看“扁”了。

一起出門買菜時,他會提菜。

我帶他去快遞打包時,他會幫我忙。

我說“幸好有你的幫忙,否則我就要花更多時間了!”

“爸爸,我是不是很厲害!”

小小的他們總是在努力着,希望證明自己的強大。

希望獲得父母的愛和認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