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點支持重大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創新載體建設等,指導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幫助申報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等,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提升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近年來,邯鄲市曲周縣緊緊圍繞“三創四建”工作部署,細化任務,強化措施,推進科技創新工作高效快速開展。2020年,該縣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670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全省第一,全國第三”的成績通過了科技部評估;3家企業上榜2019年首批河北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一、在“指導”上下功夫,健全了一套新機制。一是“雙組長”掛帥,持續加強行政推動。該縣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創新型試點縣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持續部署推進科技創新的常態化工作。二是“雙隊伍”攻堅,全面激活創新要素。大力實施“聚才鳳城”人才招攬計劃,實施“四個千工程”(即:引進1000名科技型、創新型高學歷畢業生,引導1000名創業精英和文化名人來曲創業,培育1000名高素質、高能力公務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者,打造1000名科技專家、行業標兵和鄉土能人)。選聘132名科技特派員駐村進企,將科技創新延伸至鄉村。三是“雙保障”支撐,確保紮實有效推動。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提升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時,積極爭取省市科技項目,統籌技術、資金、人才、平臺、項目等資源,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二、在“引領”上做文章,打造了一批新標杆。一是雙區並建全市唯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構建了綠色產業、經濟作物產業和綠色種養一體養殖業循環模式,實現了糧食產量和效益、土壤質量、水肥資源利用率協同提高的綠色發展新模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形成了培育天然提取物、農產品深加工、種苗繁育三大特色產業。二是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全省領先。作爲全省首家縣級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已簽約入駐設計機構12家,實現設計成果轉化2億餘元。三是縣校合作全國典範。與中國農大合作成爲全國典範,全國首創“科技小院”,打通了農技推廣最後一米,經驗做法被中央電視臺、世界頂級刊物《nature》報道刊發,獲得新華社、人民日報等20餘家媒體相繼採訪。

三、在“助力”上求創新,培育了一批新主體。一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強勁。篩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發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科技型企業納入高新企業後備培育庫,開展“一對一”針對性指導和幫扶。二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遍地開花。圍繞“1+2+3”產業發展佈局,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裂變式增長、集羣化發展。引進科研院校指導,實現校企合作、資源共享,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三是現代農業高端轉型。重點實施育苗產業園建設,打造集“生態、旅遊、科普、展銷”於一體的多功能產業基地,目前,該縣蔬菜種植面積80多萬畝,規模化蔬菜育苗公司30餘家,年育苗量7億株,覆蓋近20個省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73%。

四、在“服務”上動腦筋,建成了一批新平臺。一是建成了一批科技創新研發平臺。重點支持重大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創新載體建設等,指導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幫助申報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等,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建成了一批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鼓勵開展以科技創新爲導向的創新創業活動,厚植“雙創”氛圍,合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現有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6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家,省級科普基地1家。

五、在“提升”上見實效,取得了一些新突破。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創建了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一帶一路”國家培訓基地等對接世界科技的平臺。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被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聯合評定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省僅3家。河北邯鄲2019年植物提取物穩態化製劑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2019年,該縣在全省科技創新評估中得分81.04,躍升至A類縣,實現了邯鄲市A類縣零的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