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铁重剑是金庸笔下的第一神剑。由陨铁制成,重64斤,为“剑魔”独孤求败所使,四十岁前持之,无敌于天下。杨过得之,练成绝世武功。其后杨过将其赠予郭靖、黄蓉二人,黄蓉将玄铁剑分而炼之,铸成一刀一剑,即为屠龙刀和倚天剑。

小说中,玄铁剑之所以能够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是因为陨铁的功效。

事实果真如此吗?

考古发掘和实验检验表明,人类用铁即是从天然铁开始的。地球上的天然铁有两种,一种由自然还原过程中生成的“陆上铁”,仅在格陵兰岛以较大块存在,曾被爱斯基摩人用作刃具;另一种就是陨铁,它是天然铁的主要来源。人类最早使用的铁器件就是由陨铁制成的。

用天然陨铁打造兵器,不仅是中国人的专利,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东南亚加里曼丹岛都有陨铁兵器出土。由此可见,在公元前35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各地勤劳智慧的人们,已经开始从“天外来客”身上发现、利用单质铁,用以弥补冶炼技术的不足。

陨铁的主要成分是铁、镍,其镍含量一般在4%-20%之间。1972年,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公元前14世纪)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全钺残长11.1厘米,阑宽8.5厘米,外刃部断失,残存刃部包入铜内深约1厘米,已全部氧化。经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分析等多种检测手段,断定“铁刃中没有人工冶铁所含的大量夹杂物,原材料镍含量在6%以上,钴含量在4%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经过锻造和长期风化,铁刃中仍保留有高低镍、钴层状分布”,研究者据此鉴定该刃为陨铁制成。

我国古代陨铁制作有其独特性。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等古文明地的陨铁制品,多是念珠、饰物一类,作为刃具也是单独成器。而商朝铁刃铜兵器是先将陨铁锻打成形,再将它嵌入陶范之中,在浇注铜钺时和钺体铸接在一起。这种兼用锻、铸两种工艺和铜、铁两种材质的做法,无疑是在铸铜作坊中完成的,因此有可能对从铸铜到铸铁的历史性转变中起过某种促进作用。陨铁和青铜的熔点相差约200℃-300℃,即使铸范预热温度较高,也难以熔接得很好,它们之间无疑是一种机械的铸接,为此,河南浚县出土的西周铁刃铜钺特意在刃面锻出凹孔,浇注后形成“锁接”,以加强铸接的可靠性。这一事实说明陨铁器的使用曾延续一定时期,在技术上有所改进,并且表明该时期锻造技术已有相当水平,才能将含镍量较高而韧性较大的陨铁锻成藁城铁刃那样规整而厚仅1毫米多的刃形。

古书记载,云南境内少数民族曾使用过陨铁兵刃,并称其为“天降铎鞘”。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云:“南番有毒槊,无刃,状为朽铁,中人无血而死,言从天雨下,入地丈余,祭地方撅得之。”明确指出陨铁兵器毒槊的来源、色泽、质感和挖取场所及取出前须举行祭奠仪式。金庸小说中玄铁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描述却也与之相符。

古代加工陨铁技术自然是罕见和珍稀的,但陨铁兵器依然属于铁制兵器,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神奇、夸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