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教育,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學校和老師。然而,在匯川區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匯川一小),呈現的不僅僅是這樣的教育格局。

記者走進匯川一小,通過翻看學校教育教學相關資料發現,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圍繞教材進行,還有不少開放性的課題出現在教育教學中。

比如抗美援朝戰爭發生了什麼?志願服務有何意義?如何發現生活的詩意?中國對外開放經歷了哪些曲折?在“智慧家長”進課堂活動中,家長爲孩子如何帶來別樣的課堂體驗。

再比如在“全國稅收宣傳月”來臨之際,學校邀請國家稅務總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進校開展“書畫稅收·稅宣校園行”活動,大家一起講稅收小故事,開展稅收知識搶答,創作稅收書畫……

4月匯川一小的孩子們還走進貴州航天精工製造有限公司,參觀航天創新成果展示,聆聽中國航天50餘年發展史,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度過一個難忘的“中國航天日”。像這樣的教學案例隨處可見,在匯川一小,政府、社會、家長共同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已然成爲常態。

辦什麼樣的學校?怎樣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怎樣建設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我們一直在思考。”匯川一小黨支部書記、校長張豔說。

帶着這樣的思考,該校制定實施方案,整合各方資源,探索創新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共育模式,四方共同補強教育鏈。

“我們學校校區大,生源多元化,辦學環境複雜,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受各方面條件制約,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教育網絡在起初建設力量單薄。”張豔坦言。

家庭教育缺位怎麼破?

對此,匯川一小多渠道、多層面整合教育資源,多元創新家校合作項目,搭建家校合作平臺,調節“學校爲本”或“家庭爲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所造成的失衡,融通家庭與學校的交流渠道。

於是,家長們走進了校園。“圓桌”家長會上,家長與老師共商家校合作與學校發展;家長義工團裏,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推動學校辦學水平提升;“智慧家長”進課堂,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走上講臺,豐富學校德育課程;“家校大舞臺”上,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創文、足球聯賽、文藝匯演等活動,形成“小手牽大手,家校共精彩”的立體教育格局。

除此,匯川一小還開展《家校合作指導手冊》、家長開放周、家長訪校、家長委員會、教師家訪、“故事爸媽”進校園、家校熱線、家校微平臺等活動,多舉措創新教育項目,針對性構建家校系統交互的活動內容。

政府、社會教育整合力量如何進一步增強?

“作爲全市中心城區的一所大型小學,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在我校辦學過程中給予了極大幫助。我們也主動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爭取資金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張豔表示,近年來,市區主管部門先後投入數百萬元改擴建學校足球場、教學樓等,每年學校辦學中的招生熱點、難點問題也在各級政府部門共同協管下得以解決。

同時,匯川一小長期與人大、政協、市區關工委、婦聯、交警大隊、武警支隊、特警大隊、消防支隊以及省市美術館、紀念館、博物館、科技館、環保、經濟、司法等部門緊密聯繫,組建能勝任青少年社區教育工作的專兼職(校外輔導員)人才隊伍,從教育資源的實效性出發,在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徵的差異度基礎上,開發符合少年兒童成長所需的教育課程資源。

“紅色小交警隊”“紅色小小宣講員”“特警叔叔進校園”“消防大演練”“向美而行·向上生長”藝術家進校園……如今,這些特色課程深受匯川一小學生喜愛。

這些社會教育資源作爲學校教育需求的補充,拓展了學校教育格局,提高了學生社會實踐、合作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利於我校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開展平安校園、陽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的創建。”張豔說。

近年來,在“四位一體”共育模式下,匯川一小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獲得了諸多榮譽: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示範校、貴州省科技教育優秀學校、貴州省STEAM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項目校、“北師大高端領軍人才項目組”基地校……

今後,我校將不斷深入研究,利用已有項目平臺,繼續創新‘四位一體’立體教育模式,全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未來公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教育真正成爲整個社會的事業。”對於立德樹人這一百年大計,張豔腦海裏的思路愈加清晰。

來源:聚焦匯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