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匠非常的厉害,他们的制造能力很强,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于此同时,当然也出现了很多假的艺术品,其实造假专门行业早从唐朝就开始了,别说是一些艺术品,就连玉玺就能造出来,可经过这么多年的挖掘工作后,大家却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假的圣旨,这是为什么呢?

1. 造假圣旨没有意义

为什么要造假?当然是为了利益了。造假的本质就是能够获得利润,所以会有很多假的艺术品出现,那么为什么没有出现假圣旨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能带来任何收益,假的圣旨能卖吗?当然不能,没有人会买,那么假的圣旨会有人收藏吗?也许现在会,但是在当时肯定是不会的。


这时有人会说,假的圣旨当然有利益了,一些大臣甚至皇亲国戚可以借着假的圣旨去发布一些假的命令,可是你要知道,需要用假圣旨发布命令的大臣或者皇亲国戚,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推翻现在的皇帝,可是当他们需要那么做或者有能力那么做的时候,还要圣旨干什么呢?

2. 原材料

圣旨为什么那么稀有?并不是说皇帝不喜欢发布圣旨,而是因为圣旨本身使用的原材料非常珍贵,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过多的使用。其实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出,在宣布圣旨的时候,除去一些十分重要,用来任命的圣旨,大部分的圣旨念完之后,太监就要拿回去,而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圣旨使用的材料非常珍贵。


一道圣旨会使用非常多珍贵的材料,比如说圣旨两段的轴,低级用的是玉,高级用的是犀牛角,而且还是黑犀牛角。

而圣旨的布料,不但用上好的蚕丝编织而成,里面更是加了很多中国没有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属国上贡的东西,十分的珍贵,所以大部分的圣旨别说是民间伪造了,就连皇室也是严格控制数量的,单单是这一点就让很多工匠无可奈何。


3. 防伪标志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圣旨作为皇帝的专属物品,不仅有防伪标志,而且防伪标志还非常的先进。

比如说“水印”,大家一定听过圣旨的前几个字,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正确的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其中的一个水印就在于奉这个字上。


在宫廷记载中,曾经详细的写过,不同的圣旨,奉字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而在奉字的下面,还有专门编织的祥云图案,这个图案的大小、位置、编织方式都有严格的管理,任何一个错误都可以分辨出圣旨是不是真实的。所以说,民间常说的雍正改动圣旨成为皇帝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因为圣旨在写好后第一个拿到的并不是雍正,而是制作圣旨的工匠和官员。

除此之外,圣旨还有很多的防伪标志,比如说官印。在圣旨上,不仅仅有皇帝的玉玺,还有多位官员的官印,严格来说,一道圣旨需要出现五个左右的官印,而这些官印出现的位置都是有严格规定的,甚至皇帝和这些负责盖章审核的官员,还有一套自己的密码,单单是这一点,就决定了民间是完全无法伪造圣旨的。


4. 背后的危机

如果所伪造圣旨有很大的利益,那么伪造圣旨背后的危机是更加可怕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犯事,尤其是大型案件,那么死的可不是一个人,古代有一个罪名叫做诛九族,伪造圣旨明显就是这样一个罪名。

可以想象要伪造一份圣旨,要买通的工匠和官员大概会超过二十位,如果按照九族去计算的话,那么背后要杀的个能会有上千人。这个数字一点都不夸张,古代负责制造圣旨的基本都是家传的工匠,而负责监管圣旨的也都是大型官员,他们背后的家族都是十分庞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去伪造圣旨?这时你可能会说,电视剧中不是经常出现太监伪造圣旨的情况吗?那真的只是个例,只有像魏忠贤这样的太监才敢去那么做,而一般的太监是无法到达这个级别的。

综合这几点可以看出,伪造圣旨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很少出现假圣旨的原因,不过也没有人会去伪造圣旨,因为太容易露馅了,但凡是圣旨出现,大家一定会争相告知,这个谎言还没有开始发挥作用就被发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