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政 ) 此前,新加坡华裔企业家陈维中博士一行到广东茂名高州探访“杨公故里”。

陈博士与叶会长共同探讨杨公文化

....................................................................

陈维中,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华裔。电脑工程系毕业,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与工商管理(经济学)博士学位。23岁时开始进入销售保健美容行业,后白手起家成为百万富翁,打造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创立自己的医学美容、保健品牌畅销东南亚,随后开始做私人定制钻石首饰,组织团队研发计算机金融量化交易、投入互联网手机游戏发布平台。先后获得新加坡最具潜质企业家奖、杰出青年奖、并在今年获得”全球杰出华人”荣誉。

一起造访高州冼夫人庙

本次探访,由高州市杨筠松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炳辉,高州驻东莞商会会长钟桂祥等人一起共同探究“杨筠松堪舆文化”。探访过程中,陈维中博士对“杨筠松堪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杨公一生,致力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科学理论帮助广大民众进行人文居住环境的规划。其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对“杨筠松堪舆文化”项目的推广发展,产生了浓厚的投资意向。

在马贵镇中,杨公“出米窿”的故事源远流长。

根据史料考证,茂名市高州马贵镇是杨筠松故里,也是杨筠松文化的发源地。“杨公故里文化”的建设和打造,得到当地政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马贵镇要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城镇,离不开本土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广遗产将大放异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新型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城镇起着重要的作用。“杨公故里文化”作为茂名独有的稀贵资源,足可影响全国乃至世界!

一起参观造访探讨杨公文化故里

“杨筠松堪舆文化”作为茂名市第四批入选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筠松文化研究会会长叶柄辉成为“杨筠松堪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同时也印证了“杨筠松堪舆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陈博士与“出米窿”

杨公故里——“出米窿”的故事

作者:叶柄辉

位于广东高州市马贵镇朗练村的石门关,关内有座仙师殿,这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杨筠松所建立的庙。这仙师殿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唐僖宗年间,杨筠松在朝中掌管灵台地理事,当时“黄巢”事变,宫廷大乱,杨筠松为保护秘笈宝典,便携带归隐故里。

杨筠松在家乡运用地理秘笈改善人居环境,无奈政变中的朝廷又派人缉拿杨筠松,众乡亲护送杨筠松暗自离开家乡,路经石门关,乡亲难分难舍。

石门峡石级倾斜,乡亲们一步一叩首。

杨筠松见状悲呼:“苍天啊,吾家父老三餐难保,穷山僻野,战火纷飞,我如何答谢生我育我的家乡啊?”

这时,晴天一声霹雳,雨水急降,一道白光直劈石峡路旁一块奇嶙大石,大石顿现一洞口,洞中流出白花花大米,杨筠松的悲悯感动了上天!

杨筠松见状,叮嘱乡亲:“出米窿固然可解燃眉之急,而想过上好日子,务必勤劳。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最后还谆谆告诫:“顺天而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得道耕天下!”

“耕田得道耕天下!”----这,就是杨公救贫留给家乡人民千百年来所尊崇的精神财富!

千百年来,古驿道旁边的“出米窿”一直是人来人往的风景名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