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他带着背诵全文来了……”近日,古装剧《清平乐》热播,剧里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语文书的常驻嘉宾”陆续登场,让许多喜爱宋朝文化的观众惊喜不已。而细心的泉州观众则发现,剧中有一人戏份不少,他正是在咱泉州出生的韩琦!

  事实上,《清平乐》的“男主”宋仁宗在位期间(1022-1063年),有多名官员与泉州有关。韩琦、曾公亮、蔡襄、苏颂、吕惠卿、吕夏卿、苏缄……这些载入史册的名字,可谓是大宋时期的“泉州天团”。

  据史料记载,北宋朝廷对泉州相当重视,其中蔡襄、陈偁两位优秀官员就是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蔡襄曾两度知泉州,修洛阳桥,政绩显赫;陈偁(沙县人)三度知泉州,在宋神宗时期曾两次上书请立市舶司于泉州。

  韩琦

  ★韩琦

  北宋名相 辅佐三代帝王

  韩琦(1008-1075年),北宋宰相,他从仁宗到神宗共辅佐了三代帝王,参与了北宋的许多重大事件,被后人称为“宋朝第一相”。

  《泉州府志》记载:“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原来,韩琦的父亲是泉州知府,他和婢女连理私通,生下了韩琦。泉州曾有一条“连理巷”与一处“生韩古庙”,便是韩琦的诞生地,这里曾流传其母子的曲折故事。如今连理巷的遗址已改建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部分。

  从韩琦的履历来看,他刻苦读书高中进士后,初授将作监丞,历任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因曾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

  曾公亮

  ★曾公亮

  北宋宰相 著有《武经总要》

  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出身晋江曾氏,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024年,曾公亮考中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一生主张废除弊政,减除百姓疾苦。

  曾公亮学问渊深,著有《武经总要》《英宗实录》《元日唱和诗》等,并参与修撰《新唐书》。《武经总要》是他与丁度等人奉敕修撰的一部兵书,用来制作热兵器的火药配方就首见于该书,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公亮是刑部郎中曾会的次子,他少时就颇有抱负且气度不凡,后官至宰相,他的儿子曾孝宽又当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曾半朝”或“一门四相”。

  蔡襄

  ★蔡襄

  北宋著名书法家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家族世居仙游县枫亭驿,初务农,曾为泉州吏员。母亲卢氏,惠安县德音里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蔡襄童年时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15岁参加乡试,18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

  蔡襄为官清正,政声卓越,曾两度知任泉州。在任期间,他主持督建了泉州洛阳桥。

  蔡襄的书法成就以全面著称,楷、行、草书皆独树一帜,他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爱。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不多。

  苏颂

  ★苏颂

  天文机械制造家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原籍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苏颂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宰相,更为显著的是,他是一名精通音韵、医药、天文的自然科学家,在天文学方面贡献尤大。他与韩公廉等人制造的自动化天文台“水运仪象台”,是世界天文钟的鼻祖;与人合撰的《新仪象法要》图文并茂,绘星1460颗,比西欧在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观测到的星数多438颗,早了近400年。

  苏颂的母亲是晋江人,祖母是南安人。有人考究,他应该是出生于江苏丹阳,因为当时他父亲在丹阳为官,这或许是有些地方史籍未收录他的原因之一。

  吕夏卿

  ★吕夏卿

  精通文史 参与编修《新唐书》

  吕夏卿(1015-1068年),字缙叔,泉州晋江人。

  据记载,庆历二年(1042年),吕夏卿和他的哥哥吕乔卿同榜登进士,他被任命为广南高要县主簿,又调任江宁县尉。当时,宋祁、欧阳修正在编写《新唐书》,联名推荐精通文史的吕夏卿参加编纂。该书工程浩大,历时17年才完成。

  吕夏卿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做修史工作。在仕途上,他的才能虽不突出,在学问上却颇受赏识。欧阳修对他十分器重,曾夸他:“去年柬书来上国,欲以文字惊众人。驽骀群马敛足避,天衢让路先骐麟。”

  吕惠卿

  ★吕惠卿

  北宋宰相 推动“王安石变法”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泉州人。他是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作出了许多贡献。

  幼年时,吕惠卿随身为光禄寺卿的父亲住在泉州相公巷;嘉祐二年(1057年),吕惠卿登进士第,授真州推官,历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他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大半生被卷入新旧党的争斗,因而对他的评价出现了较大分歧。

  苏缄

  ★苏缄

  北宋“皇城使” 怒杖蕃舶豪商

  苏缄(1016-1076年),字宣甫,是北宋科学家苏颂的堂叔。宋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出任广州南海主簿,曾当面怒杖勾结知州、傲视下官的蕃舶豪商,继调武阳县尉,亲自追杀无人能捕的巨盗,人称“精明耿介,胆识过人”。

  熙宁四年(1071年),交趾图谋入侵,邕州地处前沿,形势紧张。苏缄被皇帝钦赐“皇城使”称号,成为邕州知州,防御交趾侵袭。到任后,苏缄体恤民困,办事廉明,使经过战争浩劫的邕州人民获得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的安定。

  关于苏缄的籍贯所载不一,《宋史》记载其为晋江人,府、县志均作同安人,居泉州郡城(亦是晋江县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