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對於皇子繼承人最鬧心的有兩位皇帝,一位是康熙,還有一位就是乾隆。雖然都是鬧心,但是他們擔心的問題完全不一樣。康熙是優秀的兒子太多了,不知道選哪一位,鬧得兒子們明爭暗鬥,場面非常兇殘。而乾隆就不一樣了,雖然曾有子嗣衆多,但是活過自己的沒幾個,而且根本沒人搶着要當皇帝,好像這位置要傳不下去了,因此讓他頭痛不已。

究竟爲何康熙時有九子奪嫡,到了乾隆盛世皇位反而無人問津了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

康熙時期,皇子們的資質都不俗,而且黨派衆多,每個組織後面都有朝中重臣撐腰。因此不論是皇子爲了自己的利益,還是大臣們爲了依附權貴,他們都會爲了皇權去絞盡腦汁,不惜傷害手足。由於太子被廢,康熙對兒子們非常失望,因此久而不立太子。越是這樣,皇子們越是憂心忡忡,都在不斷猜測皇帝的心意,同時也在爲自己籌謀,私下做了許多努力。

雖然皇子之間相爭,令人看到了手足相殘的場面,但是這也從側面說明康熙的兒子們都是有進取心的。這些皇子們幾乎個個文武雙全,他們不僅有學識,而且是實幹派,都是能幹出一番事業的人,反而雍正卻是衆皇子中最低調、最不起眼的。正是因爲皇子們都有實力、都有做皇帝的資質,因此纔會發生異常激烈的明爭暗鬥。

而乾隆時期就很不同了,首先他用一人之力就熬死了自己半數的皇子。作爲清朝最長壽的皇帝,乾隆考慮繼位這件大事時,在世的皇子已經鳳毛麟角。成年的六位皇子,原本最有才華、最德才兼備的就是五阿哥,可惜他身體不好,二十幾歲就死了,令乾隆只能另擇人選。

剩下的皇子們不能說才智平庸,但是都不及五阿哥那麼討人喜愛,因此乾隆也是非常頭疼,就算是矮子裏面拔將軍也得選啊。看看除了五阿哥還剩下哪些兄弟。

皇六子永瑢,他被過繼給了乾隆的皇叔,而且他去世的時候才48歲,也沒活過自己的親爹。

八阿哥永璇,這位皇子擁有和親爹一樣的長壽基因,活了87歲。不過他天生有腳疾,走路的姿勢很不體面,因此也一直得不到皇帝的疼愛,當然更談不上繼位了。

皇十一子永瑆,雖然身強體健,但是無心朝政一心喜愛鑽研書法,是清朝有名的書法家。這樣一個無慾無求的皇子,就算做上皇帝,也不可能像自己的親爹一樣成就霸業,最多也就是保住祖宗基業。

皇十五子就是嘉慶,他雖然不像五阿哥那樣文韜武略,但是也沒有什麼缺點,而且身強體健因此也就成了最後的繼承者。

在嘉慶下面還有一個皇十七子,作爲最小的皇子他也是最不成器的。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這樣的人當然不能給他皇帝之位。乾隆的皇位等於是雙手奉上,毫無懸念地送給了自己的第十五個兒子。

因此之所以乾隆的兒子們不來搶皇位,一是因爲皇子所剩不多,二是因爲成材的太少,皇子們根本無心繼承皇位。一個偌大的國家,被自己精心經營60年後,兒子們居然沒一個爭搶的,乾隆把皇帝做到這個份上,也是比較尷尬啊。

參考丨《清史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