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李某,男性,59岁。感冒2周经服药治愈,惟胸胁间满,纳差,大便干燥、三四目一行,舌苔白,脉弦细。肝下缘肋下1cm轻微压痛。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调胃承气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730期】

  上期原医案

  刘某,女性。

  发热、头痛1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3日未行,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C。

  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气汤。

  处方:大黄10g,炙甘草6g,芒硝(分冲)12g

  结果:上药服1剂,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第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论》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论》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

  各家论述

  《医方考》:大黄苦寒,可以荡实;芒消咸寒,可以润燥;甘草甘平,可以和中,此药行,则胃中调而里气承顺,故曰调胃承气。

  《医宗金鉴》:本方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消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消之间,又少少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END——

  加入疯狂中医基础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